褐斑大蠊廣布熱帶和亞熱帶。在我國,它主要分布於南方,包括江西、福建、廣東、廣西、貴州、和雲南。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褐斑大蠊
- 拉丁學名:Periplaneta brunnea
- 別稱:蟑螂
- 二名法:Periplaneta brunnea
- 界:動物界
- 門:節肢動物門
- 亞門:六足亞門
- 綱:昆蟲綱
- 亞綱:有翅亞綱
- 目:蜚蠊目
- 亞目:蜚蠊亞目
- 科:蜚蠊科
- 屬:大蠊屬
- 種:褐斑大蠊
- 分布區域:全球熱帶亞熱帶濕潤地區
簡介,地理分布,生活史,生活習性,
簡介
1、辨認特徵
褐斑大蠊的成蟲棕褐色,體長25—30毫米。前胸背板中央有一不太明顯的赤褐色錨狀斑。翅發達,伸達腹端。本種大蠊外形與美洲大蠊和黑胸大蠊比較近似。它與美洲大蠊的主要區別在於尾須的形狀,前者的短而末端鈍,後者的較長而未端很細削。此外,褐斑大蠊雄蟲的肛上板短小,而美洲大蠊的長大,中央有一深凹口。兩者的幼蟲容易區分,褐斑大蠊的觸角有白色標記,中胸背板有一半透明區;第一齡若蟲的腹節背板乳白色。中型的若蟲有些腹節背板有乳白斑,而澳洲大景的色澤一致。它與黑胸大蠊若蟲的區別見後者的描述。卵莢12—16毫米,明顯比美洲大蠊的為長。
地理分布
褐斑大蠊廣布熱帶和亞熱帶。在我國,它主要分布於南方,包括江西、福建、廣東、廣西、貴州、和雲南;在福建省的分布尤廣,在各種蟑螂組成中僅次於美洲大蠊。
生活史
雌蟲交配後經9—27天開始產生卵莢,攜帶卵莢不超過1天。1隻雌蟲少則僅產1個卵莢,多則可達21個。它的生活史一般數據見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