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式折線統計圖

複式折線統計圖

複式折線統計圖是用一個單位長度表示一定的數量,根據數量的多少描出各點,然後把各點用線段順次連線起來,以折線的上升或下降來表示統計數量增減變化。折線統計圖不但可以表示出數量的多少,而且還能夠清楚的表示出數量增減變化的情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複式折線統計圖
  • 表示:用一個單位長度表示一定的數量
  • 用於:用於兩者之間比較
  • 主要作用:還是看兩者之間的工作進度和增長
  • 分類:單式或複試
  • 包含圖例
簡介,統計圖,區別,例題,課件,

簡介

複式折線統計圖一般用於兩者之間比較,主要作用還是看兩者之間的工作進度和增長。
折線統計圖分單式複式。複式的折線統計圖有圖例,用不同顏色或形狀的線條區別開來。

統計圖

1.先準備尺子約30cm,再準備一支鉛筆。
2.注意要寫 名稱 日期 單位 橫坐標和縱坐標。
3.例如上圖:日化一廠用實線,二廠用虛線。
4.線必須得是直的,不能彎曲。
5.必須在中坐標里寫0。
6.要標明白所有的東西。

區別

與單式折線統計圖相差最大的是多了一條線,和第二個單位,但仍然能看出他的上升趨勢。
第三複式折線統計圖在統計圖的家族中用處最大的是它,一般的複式統計圖他用的最多。

例題

下面是第29屆與第二十八屆奧運會獲金牌數量前三的國家
CHINA(中國)
U.S.A(美國)
RUSSIA(俄羅斯)
28
32
35
27
29
51
36
23
請繪出複式折線統計圖
28,29屆奧運會金牌數量名單
金牌數量/枚
60
50
40
30
20
10
0
USA
CHINA
RUSSIA
國家
解答 U.S.A可以用實線,CHINA可以用虛線,RUSSIA可以用彩色筆畫虛線。
折線統計圖的繪製方法是:
(1)整理數據。
(2)畫出縱軸和(橫軸),用一個長度單位表示一定的(數量)。
(3)根據(數量)的多少描出各點,再把各點用(線段)順次連線起來。
(4)寫出統計圖的名稱和製圖(時間),並標出圖例。

課件

A、教材分析
《複式折線統計圖》是人教課標版國小數學第十冊第六單元統計(2)的內容,這一教學內容,其教材編排特點如下:
(1)從解決問題的需要出發,引出複式折線統計圖,凸顯複式折線統計圖的作用與特點;
(2)重視利用統計圖中的信息進行相應的分析、比較和簡單的判斷和推理;
(3)恰當控制教學要求,避免不必要的製圖操作。
B、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經歷複式折線統計圖的產生過程,了解其特點與優點;
(2)根據複式折線統計圖對數據進行分析、比較,並能作出合理推斷。
C、設計理念
(1)充分利用直觀教具,合理整合媒體資源,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把枯燥單調的教學內容教活;
(2)把課堂還給學生,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課堂上以學生討論交流為主,老師的引導、揭示為輔,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3)注重聯繫生活實際,使學生感受到數學源於生活,且套用於生活,從而進一步調動學生人人都來積極學習有用的數學。
D、教學流程
(1)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課開始,通過與學生鼓勵性的談話,幫助學生樹立了在課堂上認真學習,積極表現自我的信心,然後創設讓學生認識朋友的學習情境,有效地複習了舊知,順利導入新課,達到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目的。
(2)學習新課,自我探究
首先媒體出示單式折線統計圖陳明8――14歲體重統計圖),讓學生觀察分析並產生認知矛盾,即不容易比較出陳明體重與標準重之間相關信息,這時教師因勢利導,讓學生自主探索解決辦法,可以把兩張圖合併在一起,並放手讓學生在作業紙上獨立完成。在作業反饋交流過程中,有徵對性地利用學生作業作為現成教學資源,讓其他學生辨析,評議,提出疑問,談出解決辦法,從而使學生更深刻認識到複式統計圖三要素的名稱及作用,然後引導學生仔細讀圖,對陳明體重與國家標準體重進行準確的分析,全面地比較,並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合理推測和建議,讓學生從中體會到複式折線統計圖的優點所在,即:便於分析比較兩種量的變化情況;
(3)鞏固提高,強化套用
練習題設計,從複式統計表入手,提出問題:如果將甲地和乙地氣溫進行比較,你們覺得應製成怎樣的統計圖比較好?讓學生在交流討論過程中獲得答案,並從中再次體會到複式折線統計圖的優點,然後根據所設計的問題,逐一引導學生仔細讀圖,對數據進行分折比較,得出答案。由於學生的認知實際,分析問題不夠全面,我又進行了適時、必要的引導與揭示,如:第一問處理時適時,提出問題:甲地、乙地誰的溫差大?從而引導學生從折線的上升與下降幅度上去分析數據,在處理第三個問題時,注重聯繫生活實際,讓學生作出準確推測,提出合理建議,使學生再次感受到數學的套用價值。
(4)課堂總結
提出:通過今天學習,大家有什麼收穫?這一問題,讓學生在交流反饋的過程中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E、課後反思
本節課雖然突出了以生為本理念,給優生、部分中等生提供了一個自我展示的良好平台,但學困生在整節課上顯得跟不上節奏,通過學習沒有多大收穫。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讓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得到不同層次的發展應是每一個教師值得探究的課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