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敵人的文化

製造敵人的文化

《製造敵人的文化》是2005年由果實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馬可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製造敵人的文化 
  • 作者:馬可.克
  • 譯者:李鳳新
  • 出版社:果實
  • 出版時間:2005年05月11日
  • 定價:NT$ 220
  • ISBN:9789867796349
內容介紹,作品目錄,

內容介紹

本書作者為法國文化學者克黑朋,他認為戰爭與對立並非人類的宿命,事實上,在正常的世界秩序狀態下,人類的合作、交流與融合的關係,遠遠大於仇恨與對立的關係。但是,美國的智庫學者卻把人類對災難的恐懼感,理論化成一種定論,認為不同文明之間必然產生衝突。這樣的論述以杭廷頓的「文明衝突論」為代表。由於美國攻擊阿富汗、伊拉克的戰爭緊接而來,所以杭停頓就順理成章成為戰爭災難的預言大師了。
克黑朋直言杭亭頓的理論是一種「製造敵人的文化」,明快地抨擊這是一種文化的二分法,完全無顧文明之間充滿交融互補的可能,完全漠視文明自身有著豐富且多元的面向,完全是用最粗糙的「非我族類」的原則,宰割複雜的文化問題。
其實,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性,被某些美國的智庫學者看成是災難的根源,但在克黑朋眼中,這才是世界之所以豐富、美好,甚至世界之所以能夠相互學習、幫助的最重要基礎。
本書法文版出版後,引發日本文化界的廣泛注意與討論,因此本書的日文版另附有三篇份量十足的日本文化界人士的討論文章,使原書更加富有可讀性。台灣的中文版,特別取得法方與日方兩地的著作權,把這一重要的世界性文化議題,完整地呈現到台灣讀者的面前。
台灣雖與九一一事件無直接關係,但在政治文化上也常常陷入二分法的災難危機中,透過克黑朋的論點,或許我們會發現不同文化之間和平共處的智慧。

作品目錄

1-1中文版序
1-2日文版序文
1-3法文版原序
2-1文明概念的問題
文明概念的誕生
複數文明與西洋的危機意識
文明的獨自性
作為「最終境界」的文明
差異的本質化
文明論的不可能性
歷史的還原作業
伊斯蘭社會中的民主主義與原教旨主義
文明與民主的價值
文明的一致性
兩種一致性的虛構
被單純化的因果關係
文明生成變化的圖樣
文明式微的教條
文明的透過性
2-2製造恐懼的文化、製造敵人的文化
製造恐懼的文化
雅斯培的和平三條件之說
製造敵人的文化
「敵友」理論的挪用
作為交換結果的諸文明身份認同
※延伸論述
3-1文化與翻譯
翻譯──作為世界市民的地平線
1.以本雅明翻譯論為指標
2.本雅明向文化擴展的翻譯論
翻譯──在批判的地平線上
1.解構文化
2.與文化人類學的參照
3.橫跨文化的翻譯
3-2共處──關於意象、影像與死亡的思考
「時事新聞」的製造和表現
死亡影像的集體用途與目的
分享和分擔(或不分享、不分擔)與「死亡的思考」之間的關係
《第七封印》
我們對死亡的思考是什麼?
蘇格拉底、柏拉圖和《斐多》
1.《斐多》所透露的問題
2.記憶的問題和「死亡的影像」
3.思考性(或思考性的缺席)之政治賭注
對影像和意象的進一步分析
※附論
4-1附論一:法、歷史、政治桑田禮彰
法與歷史
法與政治
暴力、非暴力的構造
罪惡感的文化=自律
4-2附論二:文化力的追求出口雅敏
批判「文明衝突」論的社會與接納「文明衝突」論的社會
現實社會的文化場域─文化觀的對立、攙雜、取捨選擇
文化觀點的政治性
在文化充斥的時代之文化敗北
文化力的追求及其條件
4-3附論三:概說本書兼談從人文書批判之契機白石嘉治
文化本質批判或「文明衝突的欺瞞」
人類的單一性或「文化與翻譯」
人文書批判的契機
4-4附論四:未濟、許諾與永久和平李鳳新
不假他求──自我批判之必要
未濟、許諾與永久和平
從世界思考
6-1特殊用語、術語、人名中外對照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