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同意》是2008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麥可·布若威。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叢書信息,
內容簡介
本書是馬克思主義社會學家麥可·布若威的重要代表作,在工業社會學領域具有突破性意義。布若威運用民族志的參與觀察法,力圖通過對工作現場的呈現來闡明一個關於資本主義勞動過程的理論框架。“為什麼工人這么努力地工作?”布若威的研究揭示出恰恰是工人自發的同意與資本主義微妙的強制二者的結合塑造了生產行為。內部勞動市場與內部國家的運作是“製造同意”的兩大重要機制。
作者簡介
麥可·布若威(Michael Burawoy),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社會學系教授,2003~2004年度美國社會學協會會長。“社會學馬克思主義”的旗幟性人物,始終堅持“階級”分析的視角,主張將階級帶回社會學研究的核心。勞工社會學領域最重要學者之一,曾以參與觀察的方法在尚比亞、美國、匈牙利和俄羅斯的多個工廠當過工人,在此基礎上完成的《製造同意》、《生產的政治》和《輝煌的過去》構成了他的勞工研究三部曲,對馬克思主義傳統下的勞工研究產生了深遠影響,其“學術工人”的經歷也已成為某種傳奇。在研究方法上,他發展了所謂的“拓展個案法”,並提出“全球民族志”的概念,對定性研究和民族志方法做出了重要貢獻。當歲月使他再也不能重返工廠的生產現場時,他又將目光投向了社會學的學術生產本身。近年來,他大力提倡“公共社會學”,強調社會學的公共關懷和道德擔當,在社會學界產生了非常之大的反響。
目錄
又一個30年
序
第一部分 從社會學到馬克思主義
第一章 工業社會學的衰退
組織理論的出現
組織理論的悖論
悖論的一種錯誤解答
結論
第二章 資本主義勞動過程理論
序
第一部分 從社會學到馬克思主義
第一章 工業社會學的衰退
組織理論的出現
組織理論的悖論
悖論的一種錯誤解答
結論
第二章 資本主義勞動過程理論
前提和概念
從女建主義到資本主義
資本主義勞動過程的本質
結論
第二部分 勞動過程的變化
第三章 從吉爾公司到聯合公司
1944年的吉爾公司
聯合公司的衰落
引擎分部的命運
結論
第四章 30年的超額
技術
計件工資制度
超額——一個工人玩的遊戲
車間文化的組織
散布衝突
結論
第三部分 同意的生產
第五章 作為遊戲的勞動過程
掩飾並贏得剩餘勞動
不確定性與危機
結論
第六章 內部勞動市場的興起
內部勞動市場的變化
內部勞動市場的結果
結論
第七章 鞏固內部國家
工會及其成員
創造工業公民
利益的具體協調
內部國家的相對自主性
結論
第四部分 勞動過程中的相對自主性
第八章 經濟蕭條期的勞動過程
從女建主義到資本主義
資本主義勞動過程的本質
結論
第二部分 勞動過程的變化
第三章 從吉爾公司到聯合公司
1944年的吉爾公司
聯合公司的衰落
引擎分部的命運
結論
第四章 30年的超額
技術
計件工資制度
超額——一個工人玩的遊戲
車間文化的組織
散布衝突
結論
第三部分 同意的生產
第五章 作為遊戲的勞動過程
掩飾並贏得剩餘勞動
不確定性與危機
結論
第六章 內部勞動市場的興起
內部勞動市場的變化
內部勞動市場的結果
結論
第七章 鞏固內部國家
工會及其成員
創造工業公民
利益的具體協調
內部國家的相對自主性
結論
第四部分 勞動過程中的相對自主性
第八章 經濟蕭條期的勞動過程
市場中的變化
生產關係的變化
勞動產量的變化
結論
第九章 勞動過程與工人意識
來自外部的土作傾向
生產之際的種族關係
意識與勞動力轉化為勞動
結論
第五部分 變遷的動力
第十章 車間裡的鬥爭
經濟鬥爭
1945年的工時研究
1975年的產業工程學
政治鬥爭
政治鬥爭的資源
結論
第十一章 階級鬥爭與資本家的競爭
資方策動的變化
競爭
鬥爭
結論
第十二章 從競爭資本主義到壟斷資本主義
附錄
比較的視角:尚比亞礦業的變遷與延續
相對自主性的創造與再生產
回應政治變遷
傳統工人的神話
結論
注釋
參考文獻
索引
生產關係的變化
勞動產量的變化
結論
第九章 勞動過程與工人意識
來自外部的土作傾向
生產之際的種族關係
意識與勞動力轉化為勞動
結論
第五部分 變遷的動力
第十章 車間裡的鬥爭
經濟鬥爭
1945年的工時研究
1975年的產業工程學
政治鬥爭
政治鬥爭的資源
結論
第十一章 階級鬥爭與資本家的競爭
資方策動的變化
競爭
鬥爭
結論
第十二章 從競爭資本主義到壟斷資本主義
附錄
比較的視角:尚比亞礦業的變遷與延續
相對自主性的創造與再生產
回應政治變遷
傳統工人的神話
結論
注釋
參考文獻
索引
叢書信息
漢譯人類學名著叢書 (共18冊), 這套叢書還有 《象徵之林》,《緬甸高地諸政治體系》,《族群與邊界》,《甜與權力》,《阿贊德人的巫術.神諭和魔法》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