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二榮,男,工學博士,重慶郵電大學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教授,碩導/博導,重慶大學博士後,英國謝菲爾德大學訪問學者,重慶郵電大學智慧型互聯與先進仿真創新團隊負責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裴二榮
- 國籍:中國
- 畢業院校:重慶郵電大學、成都理工學院
- 學位/學歷:工學博士
- 職業:高校教師
- 主要成就:重慶郵電大學教授
重慶市2021年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獲得者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評議人
人物經歷,研究方向,主要成就,人才稱號,社會職務,授權專利,
人物經歷
2008.9-2012.6,電子科技大學工學博士
2004.92007.6,重慶郵電大學工學碩士
1997.9-2001.7,成都理工學院工學學士
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太赫茲通信、智慧型抗干擾通信、智慧型無線移動通信技術等方面的研究。
主要成就
近年來承擔並參與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項目、新一代移動通信網國家重大專項項目、國際合作項目等國家級項目近20項,發表高質量論文近50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近50個,授權發明專利30個。指導本科生在“全國大學生FPGA創新設計競賽”中捧杯(獲得一等獎、最佳創意獎、安路科技杯和最佳組織獎),碩士研究生優秀畢業論文2篇,指導研究生獲得國家獎學金4人次,指導黃一格同學進入東南大學移動通信國家重點實驗室攻讀博士學位,獲得2021年重慶市科學進步獎一等獎。
人才稱號
1、重慶郵電大學優秀碩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
2、2020第四屆全國大學生FPGA創新設計競賽決賽一等獎、最佳創意獎和安陸科技杯獲得者;
3、DCN優秀審稿專家;
4、電子與信息學報優秀審稿專家;
5、藍橋杯大賽優秀指導教師;
6、重慶市2021年高校課程思政教學名師和團隊核心成員;
7、重慶市2021年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獲得者。
社會職務
1、中國通信學會第四屆通信技術委員會委員;
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評議人;
3、中國電子學會高級會員;
4、IEEE TCOM,IEEE TWC,IEEE TVT,Computer Networks,China Communications,IEEE IoT,電子學報和電子信息學報等多個國際國內期刊審稿人。
授權專利
1. 一種抗SSDF的協作頻譜感知方法, CN 201710054155,2020-03-31
2.一種基於大規模MIMO系統中減輕導頻污染的導頻分配方法 發明CN 201610824101 2019-6-7
3.一種CRSNs中基於認知與源感知節點分離的媒體訪問控制方法 發明CN 201610050926 2017-12-8
4.無線認知感測器網路中基於事件驅動的分簇路由方法 發明CN 201510423304 2018-8-10
5.一種基於事件驅動型異質節點的分簇方法 發明 CN201910491167 2021-1
6.一種EH-HCRSN中基於時延最小化的信道分配方法 發明 CN201810928005 2021-03-23
7.基於認知功能和感測器節點分離的CRSN頻譜感知方法 發明 CN201611221181 2020-05-08
8.一種基於Q學習的信道選擇方法 發明 CN202010024557 2021-11-02
9.基於Q-learning算法的LTE與WiFi共存競爭視窗值的動態最佳化方法,發明, CN201810797200 2021-09-14
10. 基於異質節點的無線認知感測器網路低能量適應性分簇方法,發明 CN201811030670,2021-07-06
11. 一種CRSN中能量有效的節點選擇算 發明 CN201810059383 2021-06
12. 一種電池容量衰減下的最大化網路效用的方法 發明 CN 201910457230 2021-11
13. 基於LAA不完美頻譜探測與WiFi共存的系統性能分析方法發明 CN 201910244702 2022-2
14. NB-IoT中一種基於Q學習的節能方法 發明 CN202110074159 2022-3
15. 一種基於Q學習的資源分配方法 發明 CN202110075181 2022-3
16. 一種基於未授權頻譜共享的共存方法 發明 CN202110577708 2022-3
17. 一種D2D中繼時隙數量選擇方法 發明 CN202010021520 2022-3
18. 一種復用上下行信道的D2D通信資源分配方法 發明 202010597266 2022-4
19. 一種基於深度學習的可變維度資源分配方法 發明 202010598328 2022-4
20. 一種D2D中繼時隙數量選擇方法 發明 202010021520 2022-4
21. 一種基於Q學習的能量閾值動態最佳化方法 發明 202010021376 2022-4
22. 一種工作在eLAA中的基於強化學習的幀配置方法,發明 202010584205 2022-4八、科研項目
1.面向物聯網套用的基於認知功能與感測器節點分離的認知感測器網路關鍵技術研究 (No. 61379159),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14-01至2017-12 ,75萬,主持;
2. 重慶市技術創新與套用發展專項(重點項目,編號:S2022-01N),無人蜂群*********評估研究,50萬,2021-1至2023-12,主持;
3. 重慶市教委項目科學技術研究項目(重點項目),面向6G移動通信系統的免授權頻譜智慧型接入理論與技術研究,10萬,2020.1-2022.12,主持;
4. LTE和Wi Fi 在免授權頻段的共存:頻譜有效的適應性共存機制研究(cstc2018jcyjA0645),重慶市基礎科學和前沿探索研究,2018-06至2021-05,10萬,主持;
5. 異質節點分離的認知感測器網路基礎理論和技術研究,重慶市博士後特別資助項目,2013-10至2015-10,15萬,主持;
6. 認知無線電網路資源最佳化分配研究(2013M542262),博士後基金,2013-9至2015-9,5萬,主持;
7.基於認知節點和感測器節點分離的認知感測網路理論基礎及關鍵技術研究,2013-6至2017-6,5萬,主持;
8. 面向裝備體系可靠性的****機理與模型研究(61400020109),總裝備部國防預研項目,2019-9至2021-9,50萬,排名第二;
9. 網路信息體系理論方法研究(61401310105,S2017-07N),總裝備部,2016-9至-2018-9,50萬,排名第二;
10. 密集異構Macr o- f emt o蜂窩網路能效最佳化關鍵技術研究 (No. 61671096)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17-01至2020-12,60萬,排名第三;
11. 超密集異構蜂窩網能效最佳化關鍵技術研究(cs t c2017j cyj B0195),重慶市基礎科學和前沿探索研究(重點),2017-06至2020-05,15萬,排名第三;
12. 基於Web的無線泛在業務環境體系架構、關鍵技術研究與演示驗證 (2012ZX03005008),新一代寬頻無線移動通信網科技重大專項,2012-1至-2014-12,72.93萬,排名第二;
13. 未來無線網路組網與核心網研究、開發與合作 (No.: S2010GR0902),中國-歐盟科技合作項目,2010-1至2012-12,9萬,排名第二;
14. TD-LTE-Advanced大容量MIMO技術套用和驗證,新一代寬頻無線移動通信網,2015-1至2016-12, 50萬,排名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