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甲之拳

裝甲之拳,是另一款成本低廉的無後坐力火箭炮,前身乃實驗型無後坐力炮Faustpatrone系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裝甲之拳
  • 外文名:Panzerfaust
  • 類型:無後坐力火箭炮
  • 系列:Faustpatrone
149mm “Panzerfaust”
裝甲之拳,是另一款成本低廉的無後坐力火箭炮,前身乃實驗型無後坐力炮Faustpatrone系列。原先的形式較為小巧但仍未採用火箭彈。最初型號為Panzerfaust 30,於1942年開始研發,總重為5.1公斤,鋼製炮身全長1.045米,發射管為44毫米口徑,內含95克黑色火藥作為推進藥。炮身另一側具有可摺疊式後方瞄準器及扳機。彈頭邊緣充作正面瞄準。一枚直徑遠大於炮管的140毫米彈頭插入炮口,尾端具有穩定彈道的尾翼。彈體重2.9公斤,內含800克個別占一半分量的黃色炸藥TNT)及烈性炸藥Hexogen,提供同樣高達20厘米的超強貫穿力。
Panzerfaust炮管尾端一般都印有紅色警示字眼“Achtung! Feuerstrahl!”,意即“危險!火焰氣流!”籍此警惕使用者提防發射時產生的火焰。由於設計上的特徵,這種武器僅能做一次性使用。在戰爭進入尾聲的時期,由於資源及武器短缺,許多缺乏精良訓練的德國新兵及年少的後備兵僅獲配給生產低廉簡便的“裝甲之拳”之外便無任何像樣的武器與裝備,導致一些看不過眼的德軍將領不時語帶調侃兼無奈地建議眾人在發射火箭彈後乾脆將一無是處的廢炮管當作一般鐵棒來痛扁敵人。
當時與蘇聯對戰的東歐小國芬蘭成為最大的Panzerfaust買家,總計25000具火箭炮售賣於該國,由於芬蘭兵士良莠不齊之經驗,最終僅有約4000具投入對抗蘇聯的實戰,之前芬蘭士兵僅能在零度距離使用雞尾酒燃燒瓶及經過改良之地雷應付蘇聯T34及IS2坦克攻擊。
至於德國戰線方面,在1944年6月中盟軍發動的諾曼第登入戰中損失的坦克數目當中有僅有6%為“裝甲之拳”所致,但是,連竄的“裝甲之拳”威脅導致盟軍裝甲兵團在搶灘登入之前被逼相反地依賴步兵團掩護。經過連綿戰火之洗禮,德軍逐漸將此武器威力發揮至更上一層樓,在隨後的戰鬥里,英軍損失的坦克數量中有34%為該武器所致。在更後期的東線戰場上,盟軍損失的坦克當中有高達70%栽在“裝甲之拳”及RPzB之下。為了抵抗裝甲之拳,蘇軍於1945年發明了世界首創的間割式坦克裝甲,但依然被裝甲之拳輕易掀掉其裝甲!
德國科學家還為此武器開發另一種用於射擊飛機的對空型號,名為Fliegerfaust”(飛機之拳),此外,一些文獻記載顯示蘇聯利用繳獲的裝甲之拳作為其未來火箭炮系列RPG-1和RPG-2的研發基礎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