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脬湯

補脬湯,中醫方劑名。出自《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八。具有補腎溫陽,強腰固澀之功效。主治腎臟虛冷,腳筋拘急,腹痛引腰背,不可屈伸,耳聾,視物不清,坐欲倒,小便頻數,面黑如炭。

基本介紹

  • 出處:《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八
  • 功用:補腎溫陽,強腰固澀
組成,用法,功用,主治,方義,附註,

組成

黃耆、白茯苓各一兩半45g,杜仲(去皮,銼,薑汁淹,炒斷絲)三兩90g,磁石(煅,淬)、五味子各三兩90g,白朮、白石英(捶碎)各二兩半75g。

用法

上銼散。每服四錢12g,水一盞半,煎七分,去滓,空心溫服。

功用

補腎溫陽,強腰固澀。

主治

腎臟虛冷,腳筋拘急,腹痛引腰背,不可屈伸,耳聾,視物不清,坐欲倒,小便頻數,面黑如炭。

方義

腎陽虛衰,腰腹肢體失於溫養,以致腳攣急,腹痛引腰背,不可屈伸;清陽不充,故致耳聾、視物不清,坐欲倒;下元不固,則小便頻數;陽虛濁陰上泛,則面黑如炭。治當溫補腎陽,強腰固澀。方中杜仲、五味子補腎強腰,兼以固澀;白石英、磁石質重性降,溫腎安神,交通心腎,善治腎虛耳聾目昏;黃芪、白朮、茯苓,補氣健脾,升發清陽。諸藥配伍,補澀並施。升降並用,使腎陽充、清陽升、下元固,則諸症除。

附註

附方1 安腎丸
組成:補骨脂、葫蘆巴、茴香、川楝子、續斷各三兩,桃仁、杏仁(炒),山藥、茯苓各二兩。
功用:溫腎壯陽。
主治:腎虛腰痛,陽事不舉,膝骨痛,耳鳴,口乾,面色黧黑,耳輪焦枯。
出處:《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三
附方2 補脬湯
組成:黃芪30g,黨參15g,當歸15g,淮山藥30g,阿膠珠12g,桑螵蛸12g,白芨12g,魚鰾珠9g,益智仁12g,吳白芷9g,豬脬一個。
主治:對新發生之膀胱創傷或修補術未癒合之小瘺孔有效。
出處:《婦產科臨床手冊》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