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胃丸,中醫方劑名。出自《聖濟總錄》卷八十八。具有除冷下氣之功效。主治虛勞脾胃虛冷,氣滿不能食,雖食不消。症見胃脘疼痛,嘔吐少食,體倦肢冷,腹滿泄瀉,面色蒼白,舌淡苔白滑,脈沉細。臨床上用於治療脾虛寒凝證。
基本介紹
- 名稱:補胃丸《聖濟總錄》
- 出處:《聖濟總錄》卷八十八
- 功用:除冷下氣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運用,加減化裁,附註,注意事項,
組成
桔梗(炒)、吳茱萸(炒)、白朮桂(去粗皮)、人參各一兩半,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陳橘皮(湯浸,去白,焙)、枳殼(去瓤,麩炒)、乾薑(炮裂)、甘草(炙,銼)、麥櫱(炒)、陳曲(炒)各一兩。
用法用量
1、古代用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溫酒送下;米飲亦得,日二夜十。
2、現代用法:飯前以溫酒送下,1次2〜3g,1日3次。
功用
除冷下氣。
主治
虛勞脾胃虛冷,氣滿不能食,雖食不消。
方義
本方主治脾胃陽虛,中寒氣滿。方用人參、白朮、麥櫱、陳曲益氣補中,健胃消食;吳茱萸、肉桂、乾薑溫陽補脾,散寒暖胃;桔梗、厚朴、陳皮、枳殼調暢氣機,化濕除滿,健脾和胃。
運用
診斷要點:胃脘疼痛,嘔吐少食,體倦肢冷,腹滿泄瀉,面色蒼白,舌淡苔白滑,脈沉細。臨床上常用於脾虛寒凝證。
加減化裁
脾虛濕盛,大便稀者,加肉豆蔻、茯苓、蒼朮。
附註
本方能溫中止痛,降逆止嘔,行氣散結,和胃消食,宣肺祛痰。
注意事項
方性溫燥,胃陰不足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