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中益氣湯複方是由生黃芪30克,炒白朮10克,太子參15克,炙甘草3克,當歸10克,陳皮10克,升麻30克,柴胡6克組成的一種藥。
相關詞條
- 補中益氣湯複方
補中益氣湯複方是由生黃芪30克,炒白朮10克,太子參15克,炙甘草3克,當歸10克,陳皮10克,升麻30克,柴胡6克組成的一種藥。補中益氣湯複方【製作用法】溫水浸泡1~2小時,文火煎煮30分鐘,取汁,再煎二汁,兩次約煎4...
- 補中益氣湯
補中益氣湯,中醫方劑名。為補益劑,具有補中益氣,昇陽舉陷之功效。主治脾虛氣陷證。飲食減少,體倦肢軟,少氣懶言,面色萎黃,大便稀溏,舌淡,脈虛;以及脫肛、子宮脫垂、久瀉久痢,崩漏等。臨床常用於治療內臟下垂、慢性胃腸炎、...
- 補中益氣湯治療氣虛發熱
補中益氣湯治療氣虛發熱是治療氣虛發熱的藥品。補中益氣湯,源於李東垣的《脾胃論》,以調補脾胃、昇陽益氣為功,臨床用於治療中氣下陷諸證。近年來,筆者用此方治療氣虛發熱50例,獲得了滿意療效。藥物組成:黃芪15克,黨參10克,白朮9...
- 加減補中益氣湯(《胎產心法》)
加減補中益氣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胎產心法》卷下。主治產後右脅痛。組成 補中益氣湯去升麻,加葛根、制半夏、茯苓、麩炒枳殼。用法用量 生薑為引。主治 產後右脅痛。附方 名稱:加減補中益氣湯 組成:人參二錢,黃芪二錢,廣皮...
- 補中益氣湯去當歸方
補中益氣湯去當歸方,是一種滋補的中藥藥方。菜品特色 人參 甘草(炙,各一錢) 升麻(三分) 黃 (炙,一錢五分) 白朮(炒) 陳 皮(去白) 滑瀉痞悶者,此方主之。 《內經》曰∶清氣在下,則生飧泄;濁氣在上,則生 ...
- 四神丸合補中益氣湯
四神丸合補中益氣湯是一劑中藥方劑,主要成分有制附子、補骨脂、吳茱萸、豆蔻仁等。用途 溫補脾腎 舌淡苔白 腰酸乏力 形寒肢冷 病延日久 腸鳴腹瀉 腹瀉 腹痛 脾腎陽虛型潰瘍性結腸炎 脈細無力 材料 制附子6g,補骨脂12g,吳茱萸8g...
- 加味補中益氣湯(《仁術便覽》)
加味補中益氣湯,中醫方劑名。出自《仁術便覽》卷二。主治一切中氣不足,脾胃弱,下元虛,腰膝軟弱,夜有房勞。組成 人參、黃芪(蜜炙)、白朮(炒)、杜仲(炒)、牛膝、白芍(炒)各一錢,甘草(炒)六分,當歸(酒浸)八分,升麻三分,...
- 加味補中益氣湯(《濟陽綱目》)
加味補中益氣湯,中醫方劑名。出自《濟陽綱目》卷七十四。主治元氣虛極,脅或刺痛。組成 人參、黃芪、白朮、甘草、當歸、陳皮、升麻、柴胡、白芍藥、龍膽草、青皮、枳殼、香附子、川芎。用法用量 上銼。加生薑三片,水煎服。主治 元氣...
- 補中益氣羊肉湯
補中益氣羊肉湯 補中益氣羊肉湯是以羊腿肉、藥膳包為主料的湯品。用料 做法
- 補中益氣湯現代研究與套用
第五章 補中益氣湯系列製劑研究 第一節 補中益氣片 第二節 補中益氣丸 第三節 補中益氣膏 第四節 補中益氣合劑 第五節 補中益氣複方飲片 第六節 補中益氣口服液 第六章 補氣湯系列方藥研究與套用 第一節 四君子湯 第二節...
- 假補中益氣湯(中藥湯劑)
假補中益氣湯,是一種中藥湯劑。假補中益氣湯 藥物組成:上黨參1兩,炙黃耆5錢,當歸2錢,甜白朮3錢,陳皮1錢5分,炙甘草5分,柴胡(炒)5分,升麻(炒)8分,生薑2錢,大棗5枚。處方來源:《慈航集》卷上。方劑主治:病後氣...
- 假補中益氣湯(中藥)
假補中益氣湯,中醫方劑名。出自《慈航集三元普濟方》卷上。具有益氣補中,健脾益胃之功效。主治病後氣弱之證。組成 上黨參一兩,炙黃芪五錢,當歸、生薑各二錢,甜白朮三錢,陳皮一錢五分,炙甘草、柴胡(炒)各五分,升麻(炒)八分...
- 薛己用補中益氣湯
《薛己用補中益氣湯》是2021年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薛己(1487—1559)中國明代醫學家。自幼繼承家訓,精研醫術,學驗俱豐,一生著有傳世著作十三部,涉及內、外、婦、兒各科。本經驗集為了方便讀者能系統地學習薛己...
- 中藥提取物
按照提取物的性質可以分為四類:單味中藥提取物(套用不同的提取方法)如靈芝、人參、銀杏葉、羅漢果、仙人草等;複方中藥提取物如補中益氣湯、四神湯、六味地黃丸、七寶美髯丹、逍遙散等;中藥單體如銀杏黃酮、銀杏內酯、大豆異黃酮、...
- 中醫方劑現代研究(上卷)
六君子湯 扶正抗癌沖劑 香砂六君子湯 七味白朮散 參苓白朮散 扶正沖劑(2)養胃舒 肝復康口服液 參芪注射液(膏)參芪注射液(1)參芪注射液(2)蛤蚧黨參膏 黑料豆丸 補中益氣湯 益氣聰明湯 保元湯 生脈散(又名生脈飲)複方生...
- 中醫藥科學研究
運用同位素、電子顯微鏡、生物化學、免疫、細胞培養等技術,從整體、器官、組織乃至細胞、亞細胞和分子水平探討和闡明了生脈散等一批複方的作用原理。通過補中益氣湯、正柴胡飲等方劑的拆方和配伍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藥物間的 “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