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永定裕德樓(一等第),整體建築建於清光緒年間,占地近5000平方米。 一等宅第,百餘年滄桑,較之歷史長河,亦是滄海之一粟。清末民初,朝代更替,風雲變換,作為求是學校校址,傳播進步思想。革命年代,蘇維埃政府駐地,見證紅土地鬥爭歷史。世事變遷,人事輾轉;進入新世紀,以傳統中國鄉間民居風貌,呈現客家風土人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裕德樓
- 地理位置: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湖坑鎮奧杳村
- 開放時間:全天
- 門票價格:免費
- 占地面積:約5000㎡
福建永定裕德樓(一等第)占地面積近5000平方米,主樓的中間是樓中樓的大廳,主樓房間數為一層30間,兩邊各15間,一共四層,合計120間;橫樓兩邊各21間,兩層合計84間;總房間數超200餘間隔。正門口是一個石頭鋪墊的大坪,大坪前是一口魚塘。

裕德樓
福建永定裕德樓(一等第)興建人黃玉衍,清同治十年(1871年),他牽頭興建永定縣第一座天主教堂(奧杳天主教堂),同年也在奧杳村浮山購買一塊5千平方的宅基地,正準備大興土木之時,卻因海外生意繁忙,不得不告別家鄉再下南洋,此一去便是二十餘年。彼時,他年事己高,只好吩咐三弟黃玉勝去完成心愿。光緒二十年(1894年)冬,裕德樓動工興建,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年竣工,歷時7載。
大樓布局巧妙、造型美觀、是個賢達之家,從大門上的【一等第】三個字的墨寶便可得到體現。主樓樓門頂上的橫批【自天佑之】寓意建樓的順利和樓主的心愿。大門、主樓門、內廳門兩側的楹柱分別刻著3副對聯(對聯是家族的家訓、給人教育和啟迪),大門對聯:【江夏文章承閥閱】【圯橋韜略繼簪纓】;主樓門對聯首字取自“裕德”二字:【裕國足民忠臣即是孝子】【德全道備修身可以齊家】;內廳門對聯:【美大聖神學古有獲】【山龍藻火明德唯馨】。
裕德樓作為校址,1907年興辦求是學校,持續到1929年。
土地革命戰爭期間,一度作為奧杳蘇維埃政府駐地。

裕德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