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變的交響20世紀中國藝術的三個當代時刻》是2021年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裂變的交響20世紀中國藝術的三個當代時刻
- 作者:魯明軍
- 類別:藝術理論
- 出版社:文化藝術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1年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膠訂
- ISBN:9787503966811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什麼是“當代”?時至今日,這依然是糾纏著當代藝術界和思想界的一個根本問題。當然,也成了他們思考和實踐的動力之一。一個普遍的看法是,“當代”無法定義,它沒有一個本質意義上的含義,或者說,所謂“當代”就是在不同歷史條件下藝術家和思想家們通過不同的實踐和思考,對“當代”本身不斷地定義。如果說它是一個不確定的、動態的文化和政治概念,那么在全球化衰落或逆全球化浪潮席捲而來的今天,基於中國之歷史與現實,及其與西方乃至世界的關係這一不可迴避的視角,如何重新思考“當代”顯得尤為迫切。本書獨闢蹊徑,從“1919”“1979”和“1999”三個重要的歷史時刻的藝術發生出發,通過對“美術革命”“星星美展”和“後感性”“超市”三次相應的藝術運動和展覽實驗的全新解讀,不僅是對20世紀中國藝術史的一次切片式重估,也賦予了“當代”一個新的內涵和定義。
圖書目錄
目錄
序言 1
第一章 1919:“美術革命”的另面 7
一、“寫實”之辨:藝術運動,抑或社會革命? 13
二、“赤字”:從“無政府”到“烏托邦” 27
三、“參與式藝術”的全球聯動與“大同”構想 44
餘論 超越“世界劇場”:進化、變異與全球化 60
第二章 1979:“沒有航標的河流” 77
一、解凍:“圓明園”、中美建交與伊朗革命 89
二、解禁:自然、身體與人民公園 111
三、解放— 解殖:“形式美”“可口可樂”與普遍性 134
餘論 解離:諸眾之行動,抑或臨時的集體逃逸? 167
第三章 1999:“後感性”與“超市” 175
一、“後感性”與“超市”的相遇 181
二、身體與媒介:展覽的政治 190
三、“後— 後感性”與“超市”之後 213
四、一個個案:劉韡的早期實踐 236
餘論 “重要的是讓新的事情發生” 244
代 跋 “Post—2008”:影像、(非)虛構與後媒介 255
附 錄 訪談二則 289
參考文獻 334
作者簡介
魯明軍,歷史學博士,復旦大學哲學學院青年研究員,策展人。近年策劃《疆域:地緣的拓撲》(2017-2018)、《在集結》(2019)、《沒有航標的河流,1979》(2019)、《街角、廣場與蒙太奇》(2019)、《繆斯、愚公與指南針》(2020)等展覽。在《文藝研究》《美術研究》《二十一世紀》等刊物發表論文多篇。近著有《目光的詩學:感知—政治—時間》(上河卓遠文化•河南大學出版社,2019)、《美術變革與現代中國:中國當代藝術的激進根源》(2020)等。2015年獲得何鴻毅家族基金中華研究獎助金。2016年獲得YiShu中國當代藝術寫作獎。2017年獲得美國亞洲文化協會獎助金(ACC)。同年,獲得第6屆中國當代藝術評論獎(CCAA)。2019年獲得中國當代藝術獎(AAC)年度策展人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