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書對20世紀前期的中國文化與學術進行了點評式的論述。全書共分十個部分,分析了清季民初,傳統的中斷與傳承並存,斷裂與延續交織的現象。
基本介紹
圖書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圖書信息
書 名: 裂變中的傳承
作 者:羅志田
出版時間: 2009-6-1
ISBN: 9787101066333
開本: 16開
定價: 32.00元
內容簡介
清季民初,傳統的中斷與傳承並存,斷裂與延續交織。這不僅是史家觀察到的現象,也反映在士人的願望和表述之中。注重繼往開來的歷史眼光並非只存在於不特別激進的士人心中,就是那時被認為非常趨新的知識分子,也分享著類似的觀念。當年不少士人的共同期望是讓中國像歐洲一樣通過復古的手段而“復興”,同時相當一部分趨新士人又懷有將中國的傳統送進博物館的持續願望。這些曲折微妙的現象提示出一個與既存認知不甚相同的早期20世紀中國,且早年的關懷和思考已延續下來,幾乎貫穿整個20世紀全程,非常值得進一步反思。
作者簡介
羅志田,1952年生,普林斯頓大學博士,歷任四川人學歷史系、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著有《再造文明的嘗試:胡適傳》(2006)、《二十世紀的中國思想與學術掠影》(2001)、《亂世潛流:民族主義與民國政治》(2001)、《國家與學術:清季民初關於“國學”的思想論爭》(2003),主編《二十世紀的中國:學術與社會(史學卷)》(2001)。
圖書目錄
自序
一 異端的正統化:庚子義和團事件表現出的歷史轉折
1.思想的競爭者與社會分野的盟友
2.義和團事件後“子不語”從異端走入正統
二 包容儒學、諸子與黃帝的國學:清季士人尋求民族認同象徵的努力
1.諸子學的興起及其與儒學的競爭
2.孔子與黃帝:民族認同的象徵之爭
3.集各學之大成的國學
三 中國文藝復興之夢:從清季的“古學復興”到民國的
“新潮”
1.清季的古學復興
2.文藝復興與詮釋清代學術
3.餘論
四 送進博物院:清季民初趨新士人從“現代”里驅除“古代”的傾向
1.清季的濫觴
2.民初的發展
3.古董化的“故”與現實的“國”
五 讀書與傳統:清季民初士人一項持續關懷的演變
1.損之又損:以簡化的方式保存傳統
2.以新存舊觀念在清季的延伸
3.民初關於留學生讀什麼書的討論
4.留學與傳統
六 溫故可以知新:清季民初的“歷史眼光”
1.以日新全其舊
2.推陳出新與溫故知新
七 探索學術與思想之間的歷史:清季民初關於“國學”的思想論爭
1.思想史與學術史
2.清季民初關於國粹、國故與國學的思想論爭
八 走向國學與史學的“賽先生”——五四前後中國人心目中的“科學”一例
1.“科學”與近代中國的學與術
2.科學怎樣走向整理國故
3.國學向史學轉移後唯物史觀的興起
九 文學的失語:整理國故與文學研究的考據化
1.白話是否中國文學史的主流
2.歐化、文言化和大眾化:白話文的走向
3.文學革命語境下新紅學的突破與繼承
4.禮失求諸野:傳統的現代表述
5.結束語
十 物質的興起:20世紀中國文化的一個傾向
1.晚清思想言說中的“物質”與“文質”
2.形上與形下:從“精神”走向“技術”的“科學”
3.文化也是國力:社會的功利化及反對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