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革,是漢語辭彙,拼音是cái gé,釋義是裁汰革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裁革
- 拼音:cái gé
- 注音:ㄘㄞˊ ㄍㄜˊ
- 釋義:裁汰革除
裁革,是漢語辭彙,拼音是cái gé,釋義是裁汰革除。
又裁節郵傳冗費。——《明史·海瑞傳》(7) 又如:裁革(減免);裁人(裁員。裁減人員)(8) 割裂;割斷 [cut apart;separate]。如:裁剖(切開);裁截(切割成段;切截整齊)(9) 安排取捨(多指文學藝術)[arrange;edit]。如:裁...
裁汰,讀音為cái tài,漢語詞語,意思是裁減。裁革淘汰。出自清·劉獻廷《廣陽雜記》卷三,意為”裁革淘汰“。解釋 猶裁減。裁革淘汰。出處 清·劉獻廷《廣陽雜記》卷三:“數年前兵萬人,台灣平後,裁汰至四千矣。”吳玉章《從...
(一)裁革官職 正德二年(1507年)閏正月,太監李榮傳旨,令吏部開具天順之後各衙門添設的官職清單。此後,明廷便下令裁革了一大批天順以後添設的各級官職。其中較重要的裁革主要有三次:第一次是正德二年二月,吏部上奏,自天順...
這次集中裁革的主要是分布於內地的鎮守內官。把邊鎮鎮守中官放在了最後革除。張璁對鎮守中官的革除真正清除了長期以來鎮守太監亂政害民之弊,使被鎮守中官擾亂的地方政治趨於有序。史稱在明朝,只有嘉靖期間沒有出現過太監弄權把持朝政的...
因此,明代巡檢司具有軍事武裝性質,卻屬於地方行政轄屬。弓兵乃地方性武裝力量,巡檢司則是地方性軍事機構。 弘治之後,各地巡檢司大量裁革。巡檢司職能 編輯 語音 明代巡檢司的職能,可以從建立巡檢司制度的立意、巡檢司官吏考核的標準和...
清初裁革,江寧(應天)、蘇州、松江、常州、鎮江五府劃歸新設江南巡撫,徽州、寧國、廣德並安慶、太平、池州劃歸新設操江巡撫。歷史名人 海瑞(1514~1587),字汝賢,號剛峰,海南瓊山(今海口市)人,明朝著名清官。隆慶三年(1570)...
萬曆九年(1581),裁革鄖陽巡撫,十一年(1583)復置。清康熙三年(1664),分湖廣布政使司為湖北布政使司等,鄖縣屬湖北布政使司安襄鄖荊道鄖陽府。同年,裁革鄖陽巡撫。康熙十五年(1676),復置鄖陽巡撫,至十九年(1680),鄖陽...
期初是因事專設,事畢即罷,裁革不定,屬於臨時差遣,後演變為常設,但其品秩仍取決於本官官銜。兵備道道官有專任的,也有分守道、分巡道、巡海道等兼任的,比如嘉靖年間,東南沿海兵備多由分巡道兼職。由於並非祖制,兵備官...
七、裁革冗濫,限革辭賦資源之兼併狂潮;八、推行革新,正視批判問題,解除危機。社會背景 辭賦革新,是中國國學文化發展的自然現象,是辭賦文化理想與辭賦界現實撞擊產生的文化思想變革。辭賦革新其深層次因素表現如下幾個方面:深層次因素...
鹹同之際,清廷內憂外患,統治遇到巨大危機。與軍事活動相配合,清廷也著手推行政治攻勢,大力施行收買人心的舉動。其中最重要的舉措就是減賦運動。減賦運動曾廣泛開展於諸多省份,雖時間不盡相同,但主要集中於核定地丁漕糧、裁革部分浮收...
著《裁革考試陋規碑記》裁減童生考試費用,捐增文龍書院膏火(津貼)以發展教育;著《北界呈請自立小戶判詞》精簡吏役剔除徵稅中間環節,替山區窮苦農民完稅,減輕底層人民負擔;著《酌給新添哨兵銀米記》積極回響林則徐禁菸運動,查禁地方...
二、改革清查監生官吏班辦納銀,及裁革効勞冠帶制度 指出:兩京太學原以儲養人材、豈宜同各衙門官吏等辦納鈉銀免役者、但觀兩京監生並無實在課程、不務正業者以坐監為遊蕩之地、既是有志讀書者也苦扵旅邸、擊制書邜作揖之虛文。...
裁革侍衛官旗將軍 嘉靖三十四年(1555)四月十五日,兵部右侍郎沈良才奉詔裁革侍衛官旗將軍二百零三,留一千二百八十六人。王鈇抗倭而死 王鈇(1514-1555),字德成,號蒼野,北直隸順天府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進士,授常熟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