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說友

袁說友

袁說友(一一四○~一二○四),字起岩,號東塘居士,福建建安(今福建建甌)人。僑居湖州。宋紹興九年(1139年)生。孝宗隆興元年(1163年)進士,調溧陽簿。淳熙四年(1177年),任秘書丞兼權左司郎官,後調任池州、知臨安府。累任太府少卿、戶部侍郎、文安閣學士、吏部尚書。寧宗嘉泰二年(1202年)以吏部尚書進同知樞密院,三年(1203年),拜參知政事(位同副宰相,正二品)。(《閩書》第2831頁有傳。另《中國人名大辭典》有傳)

基本介紹

  • 本名:袁說友
  • 字號:字起岩
    號東塘居士
  • 所處時代:南宋
  • 民族族群:漢人
  • 出生地:福建建安
  • 出生時間:1139年
  • 去世時間:1204年
  • 主要作品:《東塘集》
主要經歷,主要作品,袁說友與武漢東湖,

主要經歷

袁說友有才識,忠於國事,為官30年,奏疏多切中時弊,發揚正氣。淳熙五年(1178年)曾上疏指出:自紹興末迄今,宿將多死亡,倖存的也都衰老,新進後生想獻身而無門路,朝廷應令內外將帥推舉,凡武藝高超、謀略深遠、熟悉兵法有志報國者,經考察後予以試用。如所舉不實,推舉人要重加黜責。淳熙六年(1179年),孝宗召問,又上三策:一要久任統帥,二要選任正、副將官,三要修治兵器。光宗久不上朝,袁說友連續8次上疏力諫。寧宗即位,韓侂胄專權,群小阿附。朱熹、彭龜年等因劾韓侂胄而獲罪,遭譴責者達數十人。婺州布衣呂祖泰上書請殺韓侂胄,被罰杖打並流配欽州。袁說友不畏強橫,上書闡說:養正氣、勵風俗要自朝廷始,所以設台諫給侍之官,就是要憑公議、糾官邪,杜絕奸佞,使天下人怕公議;公議則氣節立,氣節立則惰者勤、私者公、貪者廉、怯者勇。不久,寧宗御批罷去朱熹。袁說友又上疏指出:朱熹的論奏都是愛君憂國之言,一旦被罷,何以服眾?並申明:“臣等區區所論,實以國體有關,非止為一朱熹而已。”
嘉泰三年(1203年),袁說友以資政殿學士任鎮江府知府,辭而未任。不久,提舉臨安府洞霄宮、加大學士致仕。嘉泰四年(1204年),逝於湖州德清寓舍。

主要作品

有《東塘集》,已佚。清四庫館臣據《永樂大典》輯為二十卷。事見本集附錄《家傳》。
袁說友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其中詩七卷)為底本。酌校《永樂大典》殘本。館臣漏輯詩十二首,附於卷末。

袁說友與武漢東湖

“只說西湖在帝都,武昌新又說東湖,一圍煙浪六十里,幾隊寒鴉千百雛,野木迢迢遮去雁,漁舟點點映飛烏,如何不作錢塘景,要在江城作畫圖。”這是南宋詩人說友的《游武昌東湖》一詩,它向遊人展示東湖的遊覽史在800多年前。
摩崖石刻摩崖石刻
如今,在東湖的磨山崖頭有一座摩崖石刻,刻寫的就是這首詩,向遊人展示東湖的遊覽史在800多年前就已經進行,而在莊重與沉重的文化積澱的摩崖石刻前,古色古香的煙浪亭仿佛從詩中走來,水天一色,波光瀲灩,山巒青秀,一詩一亭如陳釀老酒,讓人回味無窮。
摩崖石刻、煙浪亭和此前建成的清河橋在當年成為東湖火爆一時的“新三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