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對松

袁對松(1921—1974),字後凋,江陵縣郝穴鎮人。1937年秋考入江陵中學國中。1938年日本侵略軍占領武漢後,轉入湖北聯合中學宣恩分校國立第十二中學。1941年高中畢業,因經濟拮据,未能入大學學習,回母校國立十二中學任圖書館管理員。1942年春,在長壽進大學先修班學習,下半年被保送到復旦大學外語系就讀。年底,曾到雲南美軍“陳納德飛行大隊”任翻譯。

基本介紹

  • :後凋
  • 本名:袁對松
人物生平,

人物生平

抗戰勝利後,返回上海復旦大學,參加進步組織,領導學生運動,為學生領袖,時稱“八大跳生”(即八個學生運動活躍人物)之一。1948年春,組織復旦師生舉行“反蔣大遊行”,遭國民黨特務抓捕,關進上海特種刑庭。《申報》《晨報》等各大報章刊登訊息,列出袁等五位著名學生領袖的名字。被關押5個月零10天后,被“集體釋放”。根據中共中央指示,上海地下黨將袁等革命骨幹疏散到江蘇、浙江農村,保存力量。1949年春,接受黨的指示,回復旦大學,組織師生開展護校運動,迎接解放。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袁等25位外語系學生提前畢業,到北京入華北革命大學學習。不久,轉北京外國語學院學習,1950年3月結業,分配到外交部。後加入中國共產黨,調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朝鮮大使館工作。1951年下半年,調駐印度大使館工作。1952年。在駐加爾各達總領事館任副領事。回國休假期間,由外交部副部長伍修權主婚,與著名機械專家、愛國人士馬雄冠的女兒馬引璋結為伉儷。1957年任中國駐錫蘭(今斯里蘭卡)大使館副領事。
1960年春任滿回國,在外交部任職,專門負責與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信使工作。同年6月,社會主義國家共產黨和工人黨代表在羅馬尼亞首都舉行“布加勒斯特會議”,彭真率中國共產黨代表團參加,袁是代表團成員之一。11月,又隨劉少奇、鄧小平率領的中共代表團參加“莫斯科八十一國共產黨、工人黨代表會議”。次年10月,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來率代表團參加蘇聯共產黨第二十二次代表大會,袁又隨行。此後,他長期擔任中國與東歐國家的信件專使,往返於各國之間。1962年,袁奉調赴東巴基斯坦(今孟加拉國)達卡總領事館,任副總領事。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袁回國參加運動,被錯誤地打成“叛徒”,下放到外交部設在江西等地的五七幹校勞動。1968年,其妻馬引璋因曾陪同劉少奇、王光美訪問過亞洲三國,被打成“特務”,不堪迫害,跳樓自殺。1972年,袁回北京,分配到國家旅遊總局工作,先擔任對外聯絡組長,又擔任美大(美洲、大洋洲)組組長。時值美國國務卿基辛格訪問中國不久,美洲、大洋洲對華聯繫活躍,各界人士交往漸多,袁對松竭盡全力工作,發揮了積極作用。
1974年6月,加拿大一個大型代表團抵華。袁對松往廣東深圳主持接待工作,並陪同代表團在全國各地觀光。7月初回到北京,連夜書寫匯報材料,猝然病發,倒在桌上。送往北京醫院,診斷為胰腺癌。醫治無效,於14日病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