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與深度:批評與文化的辯證法》內容簡介:藝術該如何欣賞?是耽迷於動人的形式或外觀,抑或是“穿透”其表面,探尋其心理、政治、文化或歷史的內涵? 美學史上,持這兩種觀點的人都大有人在,表皮與深層的張力貫穿了整個理論發展的歷程,從蘇格拉底、柏拉圖到德希達、迪基,莫衷一是。《表面與深度》一書應對了這一難題,通過探討思想史上一些重要人物,綜合運用了實用主義和分析哲學的方法,揭示了美學中,形式與意義、邏輯與價值、趣味與慣例、歷史與當下等範疇的關係。
基本介紹
- 書名:表面與深度:批評與文化的辯證法
- 譯者:李魯寧
- 出版日期:2014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301233771
- 作者:理察·舒斯特曼 (Richard Shusterman)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頁數:314頁
- 開本:16
- 品牌:北京大學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名人推薦,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學界和媒體評價: “從1960年代開始藝術家們開始融合藝術與生活之間的鴻溝,一些哲學家回應說,如果藝術還有意義的話,就應該保持這條鴻溝。在《表面與深度》中,作者運用實用主義,展現了大師般的批判風格,解決了這個兩難問題,重建了哲學、藝術和生活之間的關聯。” ——Arthur C. Danto, Columbia University “本書打開了一個新的值得探索的方向,我呼籲每個對美學、藝術評論、文化理論和哲學感興趣的人都應該讀一下這本充滿靈感和啟發的書。” ——John Danvers, University of Plymouth, UK “熟知舒斯特曼風格的人會在這本書里再次領略其犀利的洞察力、縝密的分析、輕靈的文筆……對克羅齊、維根斯坦、艾倫洛克、艾略特、布爾迪厄的分析可說是敏銳分析與清晰的文風相得益彰的典範” ——Choice, January 2004
作者簡介
舒斯特曼(Richard Shusterman)是美國著名的美學家,曾經先後在天普大學和佛羅里達大學任哲學教授,在國內出版過《身體美學》《實用主義美學》。
圖書目錄
第一部分:批評的邏輯
1.論分析美學:從經驗主義到形上學
2.闡釋的邏輯:多元論的堅持
3.克羅齊論闡釋:解構和實用主義
4.維根斯坦和批評推理
第二部分:文化的邏輯
5.關於鑑賞力的醜聞:休謨和康德美學中作為自然的社會特權
6.約定:關於自然∕文化主題的變異
7.從自然之根到文化激進主義:艾倫·洛克和約翰·杜威的實用主義美學
8.艾略特和阿多諾論文化批判
9.深度理論和表面盲視:論印刷品的審美可見性
第三部分:當代的重構
10.盒子裡的藝術:丹托
11.實用主義和文化:馬格利斯和羅蒂
12.文化分析和哲學的限度:布爾迪厄的實例
13.作為戲劇化的藝術
1.論分析美學:從經驗主義到形上學
2.闡釋的邏輯:多元論的堅持
3.克羅齊論闡釋:解構和實用主義
4.維根斯坦和批評推理
第二部分:文化的邏輯
5.關於鑑賞力的醜聞:休謨和康德美學中作為自然的社會特權
6.約定:關於自然∕文化主題的變異
7.從自然之根到文化激進主義:艾倫·洛克和約翰·杜威的實用主義美學
8.艾略特和阿多諾論文化批判
9.深度理論和表面盲視:論印刷品的審美可見性
第三部分:當代的重構
10.盒子裡的藝術:丹托
11.實用主義和文化:馬格利斯和羅蒂
12.文化分析和哲學的限度:布爾迪厄的實例
13.作為戲劇化的藝術
名人推薦
“從1960年代開始藝術家們開始融合藝術與生活之間的鴻溝,一些哲學家回應說,如果藝術還有意義的話,就應該保持這條鴻溝。在《表面與深度》中,作者運用實用主義,展現了大師般的批判風格,解決了這個兩難問題,重建了哲學、藝術和生活之間的關聯。”
——Arthur C.Danto, Columbia University
“本書打開了一個新的值得探索的方向,我呼籲每個對美學、藝術評論、文化理論和哲學感興趣的人都應該讀一下這本充滿靈感和啟發的書。”
——John Danvers, University of Plymouth, UK
“熟知舒斯特曼風格的人會在這本書里再次領略其犀利的洞察力、縝密的分析、輕靈的文筆……對克羅齊、維根斯坦、艾倫洛克、艾略特、布爾迪厄的分析可說是敏銳分析與清晰的文風相得益彰的典範”
——Choice, January 2004
——Arthur C.Danto, Columbia University
“本書打開了一個新的值得探索的方向,我呼籲每個對美學、藝術評論、文化理論和哲學感興趣的人都應該讀一下這本充滿靈感和啟發的書。”
——John Danvers, University of Plymouth, UK
“熟知舒斯特曼風格的人會在這本書里再次領略其犀利的洞察力、縝密的分析、輕靈的文筆……對克羅齊、維根斯坦、艾倫洛克、艾略特、布爾迪厄的分析可說是敏銳分析與清晰的文風相得益彰的典範”
——Choice, January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