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體內部原有的三維周期性在表面處中斷而形成的電子能級。又稱表面態。由於表面層中的電子所處的表面勢場與三維晶體內部不同,電子態就表現出特殊的性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表面能級
- 外文名:surface energy level
- 類別:電子能級
- 又稱:表面態
表面能級
surface energy level
理論上, 常把傳統的能帶計算法(見能帶理論)套用於表面薄層,以計算電子能量和波函式。描述表面電子態的波函式只存在於表面幾個原子層的區域內,進一步深入內部時,波函式迅速衰減。從化學鍵模型看,表面能級起源於表面原子朝外方向具有不飽和的價鍵,稱為懸掛鍵。這些懸掛鍵可提供電子或吸收電子,相當於半導體中的施主雜質和受主雜質(見半導體),從而形成與施主能級或受主能級相當的表面能級。表面能級可位於體能帶的禁帶區內,也可位於允許帶內,後者稱為共振態。清潔表面的表面能級稱為本徵表面態。當表面 結構改變、表面吸附外來原子、或表面層存在各種缺陷時,表面能級的密度和分布均會發生明顯變化。研究表面能級的起源、密度和分布,以及與表面結構的關係是表面物理學的基本內容之一。研究表面能級的主要實驗手段有光電子能譜、離子中和譜等(見表面分析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