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征的秩序:重寫紀實影像史

表征的秩序:重寫紀實影像史

《表征的秩序:重寫紀實影像史》是一本2023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表征的秩序:重寫紀實影像史
  • 作者:李瑩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3年5月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膠訂
  • ISBN:9787522717302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現代視聽媒介對現實的表征本身——典型體現為紀實影像——所形成的秩序,深刻影響著人們如何接近與表達現實,形塑著現代社會。
本書以現代視聽媒介變遷的規律及其具體歷程的視角,重寫了一直以來被藝術史話語壟斷的經典紀錄電影史,創造性地提出了現代視聽媒介自身力量形成的特定媒介表征秩序:從電影技術與工業初期作為“奇觀”,到電影與廣播事業的組織化成熟發展時作為“節日”,再到以電視為代表的電子視聽媒介崛起時作為“反思”,視聽媒介表征的擴張在20世紀末電子媒介走向霸權時已經強大到作為對現實加以“建構”的秩序力量,進而到21世紀以後以數位化、網際網路為標誌的當代媒介環境,視聽媒介表征以作為“日常”的秩序深深根植於人類的表達與認知之中。這個表征秩序也在同時促進與框限紀實影像實踐從“個體複製”“組織複製”“機構複製”“社會複製”又回到“個體複製”。
從媒介變遷角度重述紀錄電影史,使我們得以重新審視特定表征秩序與紀實影像實踐之間的互動建構關係,繼而重新認識紀實影像作為人與媒介共生進化的當代意義。

圖書目錄

章 引言
節 研究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 選題背景及意義
第三節 文獻綜述
第四節 研究方法
第五節 本書結構安排
第二章 作為“奇觀”的秩序:19世紀末-20世紀20年代現代視聽媒介的早期發展與紀實影像的“個體複製”
節 分離“觀察”與分離“傳播”:攝影術與電報
第二節 分離人所“可見”與機器所“可見”:留聲機、活動攝影機與早期電影實踐
第三節 作為工業巨獸的媒介:電影工業與廣播
第四節 早期“個體複製”紀實影像實踐的頂點:弗拉哈迪與維爾托夫
第五節 小結
第三章 作為“節日”的秩序:20世紀30-50年代現代媒介組織化擴張與紀實影像的“組織複製”
節 法團主義組織化的媒介事業:廣播的普及與電視的初步發展
第二節 法團主義組織化的媒介技術:從無聲電影到有聲電影
第三節 “組織複製”式紀實影像實踐:以格里爾遜與勞倫茲為例
第四節 秩序的落實: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紀錄電影
第五節 作為“節日”的秩序:製作想像,匯聚意志
第六節 小結
第四章 作為“反思”的秩序:20世紀六七十年代現代媒介的自我表征與紀實影像的“機構複製”
節 “媒介發明自身”的媒介:電視的起飛及發展
第二節 “機構複製”式紀實影像實踐:“直接電影”與“真實電影”
第三節 作為“反思”的秩序:自反的現代媒介
第四節 小結
第五章 作為“建構”的秩序:20世紀八九十年代電子媒介全球化擴張與紀實影像的“社會複製”
節 電子視聽媒介的全球機構化擴張
第二節 “社會複製”式紀實影像實踐:“新紀錄電影”對“自我表征”的延續與顛覆
第三節 作為“建構”的秩序:從以現實建構影像到以影像建構現實
第四節 小結
第六章 作為“日常”的秩序:20世紀末21世紀初數位化、網際網路的媒介巨變與紀實影像的“個人複製”回歸
節 視聽媒介的信息化邏輯轉向:數位化與網際網路
第二節 新一輪“個人複製”式紀實影像實踐:從作為物的影像到作為行為的影像
第三節 作為“日常”的秩序:當“秩序”本身已不再必要?
第四節 小結
第七章 結論
節 研究發現
第二節 研究局限與展望
附錄 主要參考影片
致謝

作者簡介

李瑩,清華大學文學博士,清華大學影視傳播研究中心科研助理,研究方向為紀實影像傳播、視聽媒介傳播。2012年至今,主持清華大學“清影放映”紀錄片學術活動的策劃、組織與深度訪談,取得了廣泛的社會影響力,並在此基礎上展開學術研究,合著有《生活而已:2000年後中國獨立紀錄片導演創作研究》(雷建軍、李瑩)、《在歷史的邊緣歌唱》(雷建軍、李瑩、彭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