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衡山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 校訓:傳承湖湘文化,造就衡岳英才
- 類別:公立學校
- 學校類型:綜合性的省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
辦學條件,榮譽,辦學宗旨,校訓,校史,
辦學條件
1995年湖南省教育廳批准學校為重點中等職業學校。96年更名為衡山職業中等專業學校。學校是一所綜合性的省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學校既開設了計算機及套用、電子電器、工藝美術、財會、汽車維修、旅遊服務等專業, 又有以函授、自考輔導、崗前培訓為輔的短訓班形成多層次、多形式、多規格的開放型辦學格局。目前學校共有32個教學班,在校學生1515人,在職在崗教職工145人。其中具有中高級職稱的占60%,具有本科學歷的占90%。學校占地面積198.3畝,建築面積28000平方米。有電腦操作、語音、電子電器、會計模擬、汽車維修、工藝繪畫、餐廳服務、生化實驗等28個實驗室。有價值300萬元的現代化儀器設備,有藏書6萬餘冊,有公寓式的男女生宿舍,可容納1800名學生住宿。有300米環形跑道的田徑運動場,有可容納2000學生活動的運動場地。
衡山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榮譽
學校辦學效益顯著,在二十多年的時間裡,為社會培養了六千多名畢業生,成為各條戰線上的排頭兵。多年來,學校被評為“省級文明單位”、“省級文明衛生單位”、“湖南省中等專業示範性學校建設先進單位”、“市級文明單位”、“衡陽市安全文明校園”、“市級園林式單位”、“衡山縣教學質量先進單位”等。97年原湖南省委副書記鄭培民來校視察,作了“深化改革發展職業教育,敬業奉獻培養實用人才”的題詞。同年副省長唐之享為學校題詞“精心育才,建設衡山”。
學校傍湘江河,倚巾紫峰,人傑地靈,人才輩出。校園環境優雅,綠樹成蔭,鳥語花香,高樓林立。蘊含著豐富的文化積澱,古典中交融著現代、質樸中散發青春。是一所名副其實的花園式學校,是莘莘學子求學的理想場所。
辦學宗旨
傳承湖湘文化,造就衡岳英才
校訓
團結、嚴謹、求實、創新
校史
湖南私立南華中學(1922—1950)
湖南私立南華中學創建於1922年(民國十一年)。校址在長沙經武門外,由在長沙工作的衡陽南路優級師範學校的畢業生倡議,籌集捐款而興辦起來的(優級師範相當於現在的專科師範,中路在長沙,西路在常德,南路在衡陽)。為首的是留日歸國的周子賢、蔡慶萱等人。他們深感當時政府腐敗,列強入侵,大有亡國的危險,一股教育救國的熱情,激發他們為挽救中華而培育英才的使命感,學校有“取南路精華”之意,故定校名為湖南私立南華學校,周子賢(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任校董事會董事長,蔡慶萱任校長,學校設有高中、國中班,兼招男女學生。大革命時期由於在校師生員工革命勢力日趨壯大,革命活動積極,遭到國民黨的鎮壓。
1927年,學校被迫解散停辦。
1928年(民國十七年)學校校名才獲得恢復。
1929年奉令學校男女分校,南華中學專招女生,改名為湖南私立南華女子初級中學,周子賢任校長。抗日戰爭期間,日機向長沙狂轟濫炸,該校於1938年遷至衡山白果大祈嶺,租湖革祠和揆公祠辦學,恢復湖南私立南華中學校名,招收高、國中男女學生。
1944年,南華中學因日寇入侵衡山淪陷而停課。
抗戰勝利後,1946年賣出在長沙的校舍,在南嶽集賢峰下易家灣購地50餘畝,新建校舍。
1947年,學校從白果搬至南嶽,面向全省招生,高國中男女生兼招。
1948年,周示行任校長,主持校務工作,周子賢任名譽校長。
南嶽中學(1951—1952)
1951年“五四中學”(“五四中學”系國民黨54軍軍長霍揆彰為教育培養其部屬子弟而設立的,校址在南嶽華嚴湖畔,陳友柏任校長),併入南華中學,接管公辦,學校更名為南嶽區中學,南嶽特區政府區長王建中兼校長,學校懸掛“自強不息”四字,作為師生的座右銘。學校教學設備較為齊全,有教職員工27人,學生378人。當時正值抗美援朝期間,大批學生幹部參軍參乾,學校為保衛祖國建設輸送了一大批人才。
衡山縣第三初級中學(1952—1972)
1952年南嶽特區被撤銷,劃歸衡山管轄,校名改為第三初級中學,停辦高中,開辦了師範班和會計班,由鄧軒宇任校長,教職員工52人,師訓一班學生46人,國中第二至十一班學生325人,培育了一批當時社會急需的人才。
1953年李峰任學校校長兼黨支部書記,中國教育工會湖南省衡山縣第三初級中學基層委員會成立,主席黃務滋。這年在全縣國中畢業統一考試中,該校成績位居首位。
1957年暑假,學校由大鳴大放轉入反右派鬥爭,揪出五位老師。
1958年開除了3名右派分子出校,留2人在校監督勞動改造。同年10月,停課大搞勞動40天,大煉鋼鐵。同月,開展“大破資產階級教育思想的教育革命”運動,按鳴放積極和不積極定為“乘火箭”與“坐土車”以鞭策教師。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學校出現“爭朝夕”、“鏖戰急”分部,紅衛兵組織革命師生去北京串聯,停課鬧革命,寫大字報,批判資產階級思想。
1967年10月1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中央文革小組發布《關於大中國小複課鬧革命的通知》,部分學生返校,恢復上課。
1969年,學校遷到賀家公社花石大隊毛家灣,招收高中班,由學生主任李旺才負責學校的全面工作。
1970年,縣委宣傳部主辦幹事康國本奉令主持學校全面工作,春季招生每年招收兩個班,學校改名為衡山第三中學。
省立十二中(1942—1952)
1942年5月湖南省教育廳廳長朱治農呈請省府主席薛岳,建議於南嶽增設省立第十二中學。同年6月湖南省議會通過省政府主席薛岳增設省立第十二中學的提案,並撥款30萬元為開辦費,8月,委任張德培為省立十二中學校長。張德培在南嶽周家凹租借周家祠為省立十二中學臨時校址。
9月,省立十二中招高中新生44人,國中新生47人。10月1日省立十二中開學,實行春秋季招生,20日,省立十二中得國民政府教育部正式核准備案。
1943年國師附中第一屆高三畢業39人,在湖南省高中畢業會考中名列第一,考入大學者35人,升學率93%。同年8月省立十二中奉令遷南嶽大廟東廊。
1944年日寇侵湘,衡山淪陷期間,十二中學輾轉東安武崗、城步、沅陵,租借沅陵商學院校舍作臨時校舍,招生複課。
1945年,抗戰勝利後遷回南嶽。
1946年,附中16名學生獲國際獎學金。省立十二中高中班畢業生27名,有10人考入大學,升學率為42%。同年8月,省立十二中遷入衡山縣城兩路口,以原衛生院(系國民黨收容傷兵所)及苗圃舊址為校舍。
1947年,省立十二中購曹家峰公祠南北地基各一塊計9.9畝,新建教室、禮堂、廚房、宿舍總計11棟,開設高、國中6個班。
1948年省教育廳提升張德培為三級校長(公立學校校長最高級),月薪加到300元,省立十二中為爭取湘南區省立各學校教職員工待遇與長沙區同等,彭志鴻、劉夢賢等被推為代表,晉省請願。
1948年2月全省中等學校成績展覽,省立十二中高、國中作文均被評為優秀、良好。
1948年省立十二中成立應變委員會,祭奠5.19、5.20被槍殺的學生。同年8月張德培校長離校,10月解放軍進駐衡陽,衡陽專署令全區各學校成立臨時校務委員會,推舉張德培為臨時校務委員會主任委員。
1949年上期學校共有12個班,學生532人,教職工46人。
湖南省立衡山中學(1950—1952)
1950年元月,省教育廳派程鶴軒接管省立十二中,任副校長,主持全面工作,二月接管國師附中與省立十二中合併,改校名為湖南省立衡山中學。國師附中系國立師範學院,為便於學生實習而創辦於1930年,校址設安化藍田,校長由朱有擔任。1944年日軍侵湘,附中隨國師疏散至新化,漵浦。抗戰勝利後,1946年8月附中隨師範遷來南嶽大廟東廊的12所道觀,厲鼎勛為校長,1950年以省立十二中校址為永久校址,直屬湘南行署領導。省立衡山中學是當時的省重點中學,面向邵陽、衡陽、郴州等地招收高中生。以原省立十二中高、國中部第九班、原附中高中第八班,國中第十二班為省立衡山中學高、國中第一班,以下類推。高一班55人畢業,升學率全省第一。8月,省人民政府教育廳令,曹菁代副校長,成立衡山中學參軍參乾保送委員會,以曹菁為主任委員,保送48名學生入伍。
1951年,省立衡山中學保送30名學生入陸軍大學。4月5日學校成立抗美援朝工作委員會,6月學校有25名學生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8月學校抽調黎放等教員參加土地改革運動,同時奉令恢復招收國中學生,招收國中新生兩個班。
1952年,省立衡山中學高二一期的高6班共18人奉令提前與高5班同時畢業,8月,省立衡山中學教職員工集中衡陽參加忠誠老實運動。
衡山縣第二中學(1952.11—1960)
1952年11月奉令湖南省立衡山中學更名為衡山縣第二中學,是省屬6所重點中學之一。由湘南行署文教處長王群生兼校長,教師學生均從湘南地區各校擇優抽調、錄取。學校思想教育生動活潑,教學工作認真充實,課外活動豐富多彩。參加全國高考,學校升學率名列前茅。同年,學校建成250米田徑運動場一個。
1953年副校長孟慶德主持學校全面工作,學校開始設團專乾,劉家富任總支書記,高國中新生及國中二年級一期授俄語課,其它年級授英語課。下期衡山二中全校開展全面學習蘇聯教育專家凱洛夫的教育思想,並試行5級計分制。
1954年,青年團衡山二中團委會成立,余為祺代團委書記。同年,衡山二中列為衡陽地區重點中學、省重點中學,同時學校被確定為選送留蘇預備班學校。
1956年7月,學校選定趙淳生等6人為留蘇預備生。9月經中共衡山縣委批准,成立衡山二中支部,孟慶德兼任支部書記。
1957年,學校整風運動領導小組成立,開始大鳴大放及反右派鬥爭。
1959年,衡山二中培養學生上講台,與教師比武。本期高中畢業生232人,升大學率在全省66所中學中,排名第25位。下期,學校開展高速度、高質量的雙高比武教學試驗。建成50米×25米游泳池一個,學校被評為省體育工作先進單位。
1960年,學校實行直升與考試相結合的辦法。下期,學校每天下午停課開展“三反”鬥爭。
衡山一中(1961.3—1966)
1961年4月,奉省教育廳令,衡山二中更名為衡山一中。中共衡山縣委派郭耀武進駐衡山一中開展整風運動,學校動員超齡學生86人回鄉支援農業第一線,高三年級壓縮一個班,初二年級壓縮一個班。
1962年高中畢業生165人參加高考,升入大學15人。
1963年學校高中畢業生134人參加高考,升入大學17人。
1964年畢業生70人參加高考,升入大學45人。學校游泳隊參加省游泳比賽獲團體總分第一名,學生康小波獲個人第一名。
1965年高中畢業生65人參加高考,升入大學45人。學校開始執行新的考試制度,政治課實行開卷考試,語、數兩科有重點地實行明題考試,非主科不布置作業,這年全省少年游泳運動會第二屆選拔賽在衡山一中舉行,學校選拔三名運動員進入省隊赴上海參加全國少年組游泳比賽。
衡東縣第一中學(1966—1972)
1966年3月湖南省人民委員會,中共湖南省委下令撤銷南嶽縣,成立衡東縣,經地區分縣工作組與兩縣新領導班子洽商,將衡山一中劃歸衡東縣,更名為衡東縣第一中學。衡東一中1972年搬出衡山。
衡山縣第三中學(1970.12—1989)
1970年,學校由原來的賀家公社管理後不久收回縣辦,增招高中班,學校更名為衡山縣第三中學。
1972年下期由向恭恪任革委主任,當年12月學校搬到現在校址衡山縣城兩路口。由於“文革”動亂,有些幹部和教師挨批受斗,學校又三年時間二次搬遷,圖書儀器、文書檔案等校產校具損壞失遺甚為嚴重。
1973年至1977年間,受文革影響,學校開辦農機研究所、農機站、五七大學等。
1977年,學校開始正本清源,實行校長負責制,將農機研究所、農機站、五七大學、修理所清退出校。學校開設兩個國中班,六個高中班,總計300多人。
1978年,學校收回遊泳池報告獲準,省政府拔款修整,投入使用。為整治校園環境,全校師生開源節流,添置校產校具,修葺校舍;為提高教學質量,學校從錯劃“右派”中廣聘良師來校工作。同時與長安鄉政府、交通村協商,確定好校域範圍,師生自力更生,修葺圍牆800多米。1978年招收10個高中班,500多學生,學校教學管理步入正規。
1980年7月,湖南省中學生游泳比賽在三中舉行。三中學生羅衡貴獲少年男子組200米、400米、800蹼泳三個第一名。向雲水獲少年女子組800米蹼泳第一名。三中潛水隊先後五次獲青少年潛水賽團體總分第一。80年,學校70人參加全國高考,有10人考入大中專院校。下學期修整操坪,投擲場,發展柑桔園,綠化校園。
1980年至1984年學校狠抓教育教學質量,學校學風濃,校風好,高中畢業生人數1800多人,考入大學65人,升學率在縣辦中學中僅次於岳雲中學,文科升學率居全縣第一。初四班畢業生王志,現任中央電視台《東方時空》主持人。
1984年6月,縣委決定,中學實行人事制度改革,校長組閣,教師聘請。任命鄒渭賢同志為衡山三中校長兼黨支部書記,是年,三中聲譽日高,縣內學子入校求學者日眾,全校高、國中計18個班,學生一千餘人。學校響亮提出“教學為中心,德育居首位,質量是生命,教工作主人,學生是上帝”的治校方針。於是教師當家作主,學生勤工苦讀,教學風氣日濃,是年高考有15人考上大專院校。84年暑假,縣委、政府重點給三中拔款20萬元,將和平、民主教學樓的木板教室改建為鋼筋水泥教室,同時破土動工興建了女生宿舍樓。84年校男、女籃球隊被評為市級先進單位,籃球列為學校傳統項目。
1985年,學校大搞教學改革,強調理論聯繫實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語文組老師學習上海育才中學的經驗,大力改變“滿堂灌”的陳舊教學方法,取得可喜成績。衡陽市教研室組織全市100多個語文老師來我校聽課,對三中語文老師的課堂教學藝術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1986年下期,縣委任命趙燦為黨支部書記,朱家順、肖大定為副校長,學校領導班子大為加強,他們團結合作,成績卓著。是年,三中被評為縣優秀單位。總結表彰大會上,鄒渭賢同志向大會作了經驗介紹,得到兄弟學校的好評。86年下期,三中教師章林山、劉亭翼、劉志平、肖大定等同志首批被評為中學高級教師。
自恢復高考以來,三中一直堅持貫徹黨的德、智、體幾方面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校風正、學風濃、高考成績不斷提高,升入大學人數逐步提高。自1978年至1989年先後有近200人考入高等學校深造,高考升學率居全縣第二位,文科成績名列全縣前茅,升入高一級學校的體育考生,多屆名列前茅,成為衡山乃至衡陽地區頗有影響的學校之一。
衡山縣農業職業中學(1983—1989)
1983年衡山縣農業職業中學創立,由林業局原辦公室主任李衡嵩任校長,校址在南嶽水濂洞。
84年2月農業職業中學招短訓班一班,8月正式招生兩個班,以牧醫班為第一班,果林班為第二班,總計88人。
1985年南嶽建區,衡山農業職業中學遷衡山兩路口,借衡山三中部分校舍辦學,學校招服裝班和經果班,總計73人。
1986年,學校遷至金龍,招收兩個新生班,園藝班(5班)和建築班(6班)共81人。
1987年,趙月陽任學校副校長主持學校工作,招收建築班(7班)和美術班(8班),總計67人。
1988年,陽漢武調任農業職業中學副校長,主持學校全面工作,學校招收新生1個班,即電視中專班共40人。
衡山縣第一職業中學(1989—1996)
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為地方建設培養大批實用技術人才,1989年8月衡山農業職業中學與衡山三中合併,改為衡山縣第一職業中學。時任縣委副書記的劉金泉兼任學校校長。首次招收財會、林果、建築美術專業新生98人,停招普高班。在校學生700餘人,教職員工近100人,衡山職業教育邁上了正常的發展軌道。
89年至91年上期,三中、職中並存,原有的未畢業的普高班仍由三中送至畢業,91年下期完全過渡為職業中學。
由於內部管理不善,對職業教育認識不深,衡山縣第一職業中學一度舉步維艱。1992年,專業設定改為七個,只招收新生273人,職業教育面臨嚴峻的挑戰。
1993年,縣委、縣政府任命王新成同志為校長。王新成來校後,大膽革新,勵精圖治;果敢地提出“內抓管理,外樹形象”的治校方針。學校黨支部、校委會通過調查研究,分析了職業教育的優勢與不足,制定了職中發展的長遠規劃及具體實施方案。當時學校硬體設施簡陋,檔次不高,王新成校長經常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奮戰在學校的建設工地上。
1993年到1995年4月縣政府年均拔款136.3萬元支持學校建設。
1994年學校新建了一棟造型別致價值140多萬元的科技樓。95年至96年一幢有著29間教室、26間辦公室,建築面積3558平方米的教學大樓拔地而起,這給學校帶來了新的希望、新的氣象。
為了加強管理王新成團結行政一班人,發揚民主,發動民眾,集思廣益,制定與完善了一系列規章制度,加強考勤考績,落實崗位責任。整頓校風學風,學校呈現一派繁榮景象,辦學規模不斷擴大,1994年招收新生486人,1995年招收新生503人。1995年學校報請縣政府批准,決定申報省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全校師生員工同心同德,挑塘泥,運材料,清理地基,栽花修路,全力迎接國家檢查。1995年12月國家教委下發教職[1995]11號檔案,國家教委批准學校為省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同年底,湖南省教育委員會下發湘教函[1995]118號檔案,批准學校改名為“衡山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這是衡陽市首批省級重點職業學校。
衡山職業中專學校(1996—2004)
衡山縣職業中專成為省級重點職業中專以後,省、市、縣三級分別投入資金,扶持學校的發展。學校建設年年不斷,97年花120萬元建設一棟鋼架廳餐,98年耗資130萬元新建一棟六層樓的男生公寓,2000年耗資110萬元新建圖書館。學校的教學質量穩步提高,社會效益逐步見好,在辦學的過程中,衡山職專積極尋找辦學規律,探索適合衡山職教發展的路子,逐步形成自己的辦學特色。
(一)以搞好德育工作為重心
針對學生文化基礎差,缺乏學習上進心,缺乏學習動力的特點,學校要求教師對學生做到“四耐心”:耐心講課,耐心輔導,耐心批閱作業,耐心做學生思想工作。聘請離退休教師作校外輔導員,深入班級、深入學生耐心教育。學校德育工作領導小組定期向學生作思想動員報告,有針對性地開展徵文活動,演講比賽,舉辦先進事跡報告會,舉行電視講座,讓學生挖掘自身潛力,增強學生信心。學校除關心學生的生活、學習以外,還特別注意學生個性品質的培養和職業道德行為規範的養成。學校利用宣傳媒體樹立學習榜樣,開辦業餘黨校、幹部培訓班等,組織學生掃墓、上街義務勞動、“學雷鋒三下鄉”等。通過這些活動,學生接受傳統美德的薰陶,革命思想的洗禮,從容地迎接社會的考驗,在校學生犯罪率為0。
(二)以打造名校品牌為效應
在以質量求生存的今天,教育質量在職教園地顯得尤為重要。衡山職專自辦校以來,就注重合格師資隊伍的建設。鍛造了一支中老年帶動青年,以中青年為主的教師隊伍。學校採取在崗進修與離崗培訓相結合的辦法,鼓勵教師提高自己學歷,掌握紮實的基本技能。近年來,全校110多名教師積極上進,學歷合格率提升到95%。在抓好學歷的同時,學校注意對老師能力的培養,定期組織中青年教師進行課堂教學比武,技能角逐。青年教師趙英姿在衡陽市職教系統技能比武中技壓群儒,參加省級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武,獲“綜合全能”獎。為提高理論水平,許多教師積極撰寫論文,10人次獲國家級論文獎,40人次獲省級論文獎,100人次獲市級論文獎。通過這些渠道,學校培養出了一支完全能夠勝任教學的教師隊伍。省級優秀教師塗培莉幾十年如一日,全身心投入教學,充當教師、醫生、美容師、雕塑家等角色,她以精湛的技藝和慈母般的愛心迎來了一批批懵懂的學子,又送走了一批批成熟的青年。省級優秀班主任黃梅秀老師長期擔任班主任工作,又是數學專業的教學骨幹,對學生學習嚴格要求,生活關愛倍至,成為學生的知心人和成長路上的領航人。中青年骨幹教師符國慶,勇挑重擔,為計算機專業的發展獻計獻策。他以教法新穎,學習淵博,人格高尚,贏得了多少學生的欽慕,他個人有兩項發明已獲國家專利。財會專業教師胡哲,帶領全組人員,勤鑽教材,潛心教學,在對口升學中,創造了“高分”、“錄取面大”的佳績。任勞任怨的職專教師以職專興衰為己任,用勤勞智慧的雙手托起職專美好的明天。
(三)以強化技能訓練為根本
學好一門紮實、過硬的技術是學生立足社會的根本。學校在新生進校時,就明確規定“四個一”:學好一門技術、練好了筆字,講一口標準的國語,敲一手好鍵盤。還向學生提出“七種”基本技能的要求,並創建多個興趣小組。全校師生開源節流,進行實驗實習設施建設。至2001年,學校擁有了完整的多媒體教室,電子電器、服裝設計與製作、汽車駕駛與維修、生化、工藝美術、財會模擬、語音訓練、旅遊餐飲、飲料廠等生產基地。設備設施齊全,學校完全實現生產實習一條龍,學生在校都有一顯身手的機會。學校採取“邊教學、邊實踐”,讓學生“邊學習,邊賺錢”的模式,一方面引導學生參與社會實踐,一方面推廣套用技術,這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專業技術水平,增強了學生的創業意識,而且擴大了學校的社會影響,提高了學校的社會地位。計算機專業學生肖中海參加市技能比武獲第一名,工藝美術專業學生羅小玲的電腦設計作品《蝴蝶泉》獲省級一等獎,財會專業學生曠艷紅獲市珠算技能比武第一名,“養豬大王”江夏遠近聞名,彩電“救星”袁小林技壓群芳。
(四)以培養多元人才為導向
衡山職專根據市場與社會發展的需要設定專業,又根據形勢的變化不斷調整專業,與多家單位聯合辦學。92年—95年與縣衛生局聯合設立醫衛專業、96—98年與縣教育局聯合設立幼師專業、94—96年與武裝部聯合設立預備役專業、92—98年與財政局聯合設立財會專業、92—2000年與旅遊局聯合設立旅遊文秘專業,為當地經濟發展培養了大量人才,也為畢業生外出就業奠定了良好基礎。進入九十年代以來,由於升學、就業的衝擊,擇業觀念的變化,學校適時於95年增設計算機套用專業、96年增設市場行銷、建築專業,97年增設裝璜設計等專業。在“普高熱”的今天,2000年衡山職專開設“綜合高中班”,讓學生既學普高文化知識,又學專門技術,做到“升學有門路,就業有本領”。2001年,衡山職專又與湖南師大化學化工學院聯合辦學,招收五年制大專班。並承接社會各類培訓工作。衡山職專成為一所多層次、多職能、多效應的綜合性職業中專學校。
1989年—2001年,衡山職專培養出了3320名畢業生,他們或升學或就業,成為各條戰線上的排頭兵。建築專業畢業的汪曉明、譚光輝成為衡山建築行業的知名人物;家電專業的袁小林的電器修理行成為康佳、TCL等幾家知名企業的產品定點維修站;旅遊專業的畢業生羅碧加入衡岳旅行社,因工作業績突出被評為“衡陽市十佳導遊”;當年畢業時被評為“省級三好學生”的姚淑華考入大學後,多方面發展自己的才能,被評為長沙市大專院校“十佳青年”,並保送到湖南大學深造;家電專業畢業生黃中泉考入大學後,發展文學愛好,已出版發行詩集《一個季節》;工藝美術專業畢業生李思靜的書法作品獲全國青少年書法競賽二等獎,現今南嶽大廟左側忠靖王殿的門匾對聯便是她的作品。衡山職專的學生不僅有過硬的專業技術水平,每年的對口高考也成績喜人,升學率穩居全市前3名。1997年40人,1998年57人,1999年122人,2000年150人,2001年155人。其中周巍、朱碧波、楊艷軍10人被西安交大錄取,周程、周洪峰等30多人被湖南師大錄取,彭丹香等40人被湖南農大錄取,本科上線率達15%,專科上線率達80%,學生外出就業率達96%。
學校的發展,也給學校帶來了不少的榮譽,不少省市領導來校參觀視察。1996年12月12日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劉玉娥來校檢查工作,欣然題詞:“發展職業教育,促進經濟建設”。1997年4月14日省委副書記鄭培民視察學校,作了“深化改革發展職業教育,敬業奉獻培養實用技術人才”的題詞。同年12月,副省長唐之享視察學校,題詞“精心育才,建設衡山”。近幾年來,“省級文明示範校”、“省級文明衛生單位”、“市級文明單位”、“市級園林式單位”、“教育質量先進單位”等名譽接踵而至。
2000年以後,由於普高的升溫,職業教育呈下滑趨勢,省、市、縣給予衡山職業中專的有關經費也沒有到位,學校招生人數逐步開始遞減。加上學校的管理有些不到位,衡山職專前進的道路舉步維艱。
2002年5月,縣委調任成祥輝同志擔任學校副校長,主持學校全面工作,成祥輝同志到校後身先士卒,每天早起晚睡,帶領學校教職員工嚴抓學校管理,學校各方面有了新的起色。是年對口高考本科上線22人,財會專業劉麗萍同學以總分667分成為全省對口高考狀元。學校的校風學風也有一定的好轉,2002年衡山職業中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評為“示範性中等專業學校建設先進單位”。整個衡陽市職教系列只有衡山職專獲此殊榮。
2003年衡山縣委、縣政府對衡山縣職業中專學校行政班子進行全面改組,成祥輝任校長,帶領學校行政一班人和全校教職員工同心同德,團結協作,制定職中辦學的新思路:在抓好學校的拳頭專業、社會的熱門專業的同時,花大力氣辦好普通高中。實行春季招生和秋季招生,辦學規模擴大,是年招生人數達600人,較2002年的397人增加200人。學校針對過去教師管理中的一些遺留問題,充分發揮民主,集思廣益,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與規章制度,2003年學校177人參加高考,本科上線29人,創辦學以來本科上線人數新的紀錄。
過去,學校有一條橫貫東西的校園大道,上接交通村二組,下連兩路口,校外人員、車輛、學生可以隨意出入校園,給學校管理帶來諸多不便,為了徹底改變這一狀況,學校耗資200萬元,修建了一條校園外環公路,校外人員不需再經過校內,同時封堵了後門,解決了幾十年來困擾學校管理工作的一個大難題,同時新建了氣魄雄偉的校門,寬敞的校園大道,蘊含豐富文化積澱的校園文化牆,校園小廣場及鋼雕,高規格的籃球場,綠化美化了校園的環境,校園面貌煥然一新。
衡山職業中專辦學條件較好。風景秀麗,蒼松翠柏掩映,綠樹成蔭,綠草如茵,鳥語花香,環境優美,幽雅怡人。學校蘊含著豐富的文化積澱,是莘莘學子求學的理想場所。憶往昔崢嶸歲月,職中桃李芬芳滿天下,紅色種子播四方,展望未來我們信心百倍,我們會與時俱進,把握機遇,再創輝煌,把學校辦成三湘名校中一顆耀眼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