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通

衛通

2000年6月16日,國務院正式批准成立在原郵電部所屬中國通信廣播衛星和原郵電部出資組建其他衛星、通信公司等有關企業基礎上組建中國衛星通信集團公司。2001年10月23日,中央企業工委批准成立集團公司臨時黨委、臨時紀委。2001年11月12日,人事部任命集團公司領導班子成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衛通
  • 成立時間:2001年12月19日
  • 公司概況:是國家六大基礎電信運營商之一
  • 註冊資本金:36.5億元人民幣
公司概況,十年回望,始於分拆,主要成員,天地一體,轉型應對,

公司概況

中國衛星通信集團公司於2001年12月19日正式掛牌成立,是國家六大基礎電信運營商之一,承擔著國家公眾通信信息網和專用信息網的通信傳輸任務。集團公司註冊資本金36.5億元人民幣,總資產49.5億元人民幣。集團公司由中央管理,依託自身擁有的空間衛星資源,以及配套的地面衛星測控和業務管理系統,為廣大用戶提供轉發器出租、VSAT通信、全球星行動電話、國際專線、全球導航定位系統(GPS)、廣播電視傳輸、遠程教育等業務。中國衛通致力於建設以衛星固定通信、地面網路通信、移動通信、衛星電視廣播業務及綜合信息服務為主體的天地一體化的五大業務體系。這五大體系相互依託,資源共享,相互融合,以信息服務業務為龍頭,以光纖通信為主幹,以衛星廣播電視業務、3G、數字集群、中星寬頻、中星廣播系統等為接入手段,最終形成中國衛通完整的天地一體化的無縫隙寬頻信息服務網路。

十年回望

5.12汶川地震在給公眾通信網路以致命一擊的同時,也給衛星移動通信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短時間內在全國範圍內爆發出對衛星移動通信的需求。
中國衛通旗下中宇公司的一位工程師回憶到,“各箇中央單位包括軍區部隊都向我們訂購衛星電話,但我們實在拿不出那么多”。這位工程師嘆到:“衛星移動通信的產業鏈基本在國外,當時國內所有的庫存都空了。”在進一步的了解中,產業之惑逐步顯露。
一部衛星電話需要1~2萬元,資費一分鐘要幾塊錢。這直接導致了在縣一級應急通信體系中,衛星行動電話配備率不高,即使配備了,演練使用率也不高。為什麼這么貴呢?中宇工程師表示,這是因為無論是天上的全球星、海事衛星,還是手裡的衛星電話都是“舶來品”,國內基本沒有相關的產業,“這一塊,國內基本是空白”。
“如果終端這塊國內能夠實現量產,我估計大概能夠便宜到一半甚至三分之一的價格,幾千塊錢左右。”中宇工程師表示,但這個願望很難實現,因為衛星移動通信產業是一個特殊產業,終端還要和天上的衛星系統匹配,這是一個投入規模無比巨大、技術門檻高到“嚇人”的產業。
“說實話,國內能夠生產大容量多功能通信衛星的廠家沒幾個,而作為產業龍頭的運營商規模不夠,也難以帶動終端到整個產業鏈的發展,這是我國在衛星移動通信產業上存在這塊空白的主要原因。”那么,這種狀況是怎么形成並延續到的呢?

始於分拆

對那些通信業的老人來說,在中國電信一家獨大、政企不分的時代,中國衛星通信的發展也曾經有過一個高速發展期。不過在向打破壟斷、實現競爭的市場化改革演變時,原有的發展路線就必然需要改變。
1999年2月,原信息產業部決定對中國電信拆分重組,中國電信的尋呼、衛星和移動業務剝離出去,原中國電信拆分成新中國電信、中國移動和中國衛星通信等3個公司,尋呼業務併入聯通,同時,網通公司、吉通公司和鐵通公司獲得了電信運營許可證,首次出現了通信業的戰國七雄一說。

主要成員

2000年春天,國務院已經正式批准組建“中國衛星通信集團公司”,主要成員單位包括:中國通信廣播衛星公司、中國郵電翻譯服務公司、中國電信(香港)CHINASAT公司、中宇衛星移動通信有限責任公司、中國東方通信衛星有限責任公司。在國內衛星領域,衛通經營衛星通信信道、地面VSAT通信、衛星移動通信以及基於衛星通信技術的高速網際網路接入、多媒體廣播等。同時衛通還獲得了網際網路國際聯網的互聯單位資格及IP電話業務的等多項電信業務的運營資格,衛通的資源優勢極其突出。據透露,當時衛通集團300多人,依靠衛星轉發器出租等主營業務,每年就能實現收入十幾億元。

天地一體

正是這種資源優勢,從成立之初,中國衛通就面臨著巨大的誘惑。衛通很快就提出要做“基礎電信運營商”,其王牌就是“天地一體”。
在短短數年內,衛通投入巨資把業務蔓延到了基礎電信領域:涉足IP電話、寬頻接入等與消費者密切相關的電信業務。並以集群通信為切入點積極謀求進入移動通信領域。此外,衛通還出高價從其它的運營商招兵買馬,積極在全國設立省級甚至市級分公司。
但由於沒有網路資源,衛通經營IP電話,主要是租用其他電信運營商的地面資源,這導致衛通IP電話成本過高,在競爭中開始顯露出頹勢。同期,受到地面光纖網和鑫諾的競爭,中國電信和中央電視台等大客戶也開始流失,衛通收入開始受到影響,其年純利潤收入下降到只有幾百萬,並連續兩年出現虧損。
另一方面,2001年衛通從電信分離出來後,一度表示擁有中星6號、中衛一號、亞太2號衛星,但真正完全屬於衛通的只有中星6號。直到2006年9月衛通才增加了一顆衛星。

轉型應對

廣泛撒網的戰略不斷被業內質疑,衛通走向專業化的討論聲音逐漸高漲。2006年5月23日,國資委明確衛通的主營業務為“衛星通信廣播電視及其他電信服務”,並於6月9日更換衛通總經理,此後不久,衛通宣布了向衛星業務收縮的“歸核化”戰略。
2007年12月,通過與鑫諾合作成立直播星公司,衛通開始剝離衛星業務,中國直播衛星有限公司整合了幾乎國內所有與衛星相關的資產,成為我國境內惟一的衛星運營公司,旗下擁有中衛1號、鑫諾1號、鑫諾3號、中星6B四顆衛星,其規模位於亞洲前列,僅排在日本JSAT之後。
這其實是國內衛星產業思路整體轉變的一個節點,衛星的規模化經營成為了重點。同時也表明,從國家層面整合衛星資源,帶動國內的衛星產業鏈發展將成主流。這同時也確定了,衛通的競爭對手應該是亞洲、亞太等衛星公司,還有日本和韓國的國際衛星公司,而不是國內的綜合運營商。
2008年5月,工信部等三部委聯合發布的電信重組公告明確建議,中國衛通的基礎電信業務將併入中國電信。2009年4月1日,衛通基礎電信業務轉交中國電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