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河漲二首》是一首盧楠所作的詞,出自於《蠛蠓集》。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衛河漲二首
- 創作年代:明朝
- 作品體裁:七言絕句
- 作者:盧楠
- 作品出處:《蠛蠓集》
河隍東望似東洋,簸蕩中流日月光。
漁子舟人頻顧盼,恰如五月下瞿塘。
又
匏子煙波橫九灘,淇園蒼竹斬千竿。
何如此日風濤惡,灑雪沖颷作海湍。
盧楠《蠛蠓集》
【題解】
衛河漲水的磅礴氣勢,風濤之惡簡直如“東洋”,似“瞿塘”,像“海湍”,也不亞於歷史上曾經“淇園蒼竹斬千竿”方救下的“瓠子口”河決那種氣勢。
【注釋】
河隍:黃河與湟水的並稱。亦指河湟兩水之間的地區。隍,一本作“ 湟 ”。此當偏指黃河,意為漲水泛濫的衛河像黃河水面那樣寬闊浩淼。
東洋:泛指我國東方的大海。
簸蕩:bǒdàng,船像搖籃一樣劇烈搖 晃波動。
漁子:捕魚為業的人。
舟人:船夫。
頻顧盼:頻繁左顧右盼,描寫漁夫船夫們的驚恐之態。
瞿塘:亦作“ 瞿唐峽”,為長江三峽之首,也稱夔峽。西起四川省奉節縣白帝城,東至巫山大溪。兩岸懸崖壁立,江流湍急,山勢險峻,號稱西蜀門戶。峽口有夔門和灩澦堆。唐·李白《荊州歌》:“ 白帝城邊足風波,瞿塘五月誰敢過?”
“匏子”二句:瓠子堤黃河決口,洪水煙波浩渺,砍伐淇園千萬竿蒼翠之竹以為楗才堵塞成功。匏,páo。《說文》:“匏,瓠也。”但作古堤名,當為“瓠子”,瓠子,hùzǐ,舊址在河南濮陽境。漢武帝元光三年(前132年)“瓠子河決”, 屢塞不成。二十餘年 後的元封二年(前109年),使汲仁、郭冒發卒數萬人堵塞瓠子決口。武帝祠泰山還,親臨瓠子口,沉白馬玉璧,以祀河神,命隨從大將軍以下皆負薪塞河堤,伐淇園之竹以為楗,終堵塞瓠子口。而導河使北流,分為二股,使復故道。工畢,令築宮於新堤之上,名曰宣房宮 。而梁、楚之地不復有水害。武帝傷黃水為害久,作《瓠子歌》二首以抒懷。
灑雪:巨浪激起的水花像飄灑的白雪一樣。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沖颷:chōng biāo 亦作“ 沖飇 ”。亦作“ 沖飆”。急風,暴風。
海湍:像海水那樣洶湧澎湃。湍,tuān,水勢急速。
【作者簡介】
盧楠(1507—1560),明代文學家。字子木,大名濬縣人。生性耿直,嗜酒如命,博聞強識,自稱浮丘山人,且恃才傲物,憤世嫉俗,當地人稱其為盧太學。盧楠自幼才華橫溢,詩詞曲賦出口成章,後來贏得了“才壓江南”的美譽。曾負才忤縣令。令誣以殺人,榜掠論死,系獄數年。在獄益奮讀書。謝榛走京師,適平湖陸光祖代為縣令,乃平反其獄,得不死。榛客趙康王,楠往訪,康王亦召為上客。酒酣耳熱,罵座如平時,客皆掩耳走。後遍游吳會,無所遇。楠所為騷賦,最為王世貞稱許,著有《蠛蠓集》五卷。中國古典名著《金瓶梅》問世以來,後人對其作者的研究有諸多說法,其中,“盧楠說”具有廣泛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