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氏大宗祠是一處始建於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的家族祠堂建築,屬於衛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賢的場所。距今388年。衛氏大宗祠在瀝滘副四約,是該鄉衛姓大宗祠。始建於明朝,清代重修。由頭門、牌樓、拜亭、中堂和後堂組成,占地面積2000多平方米。宗祠代表著家族祖先信仰的優秀文化形式,具有較大的影響力和歷史價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衛氏大宗祠
- 始建於: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
- 地址:廣東省海珠區瀝滘
- 占地面積:2000多平方米
- 文物級別: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設計,
歷史
相傳系春秋戰國衛國後裔,南宋時族人南遷到今海珠區瀝蟯,因為祖上有明嘉靖皇帝的外孫婿,才準許建造這氣派不凡的大宗祠。儀門上的“燕子斗拱”是皇親國戚才有資格建造的,現祠內明代紅砂岩石柱、柱礎、欄桿、瓦脊及石碑、長案等保存完好;清乾隆皇帝賜給當時衛氏103名壽星,高3.7米共12塊的巨型屏風也在展出。這是嶺南發現最大的屏風。大宗祠占地近2000平方米,但據宗祠管理委員會稱,原宗祠占地上萬平方米,現四周仍被工廠包圍,打開右側門,就是一家電渡廠的車間。
設計
頭門面寬五間,進深兩間用三柱,前廊施三步梁。中柱明間設板門;後廊施三步梁,整個梁架遍施月梁,用駝峰、斗拱承檁;硬山頂,碌灰筒瓦,陶瓦當、滴水剪邊。正脊塑灰塑龍船脊。牌樓為四柱三門三樓,正樓為廡殿頂,次樓為歇山頂,檐下均施有五跳交手斗拱,做工精細。右次樓的部分斗拱已毀壞,屋頂碌灰筒瓦,砌灰塑龍船脊。正門施四扇門,已毀,尚存門栓斗;次門用紅色砂岩砌築。次樓兩側砌有水磨青磚牆,各開一券形門洞,檐下端砌疊澀牙磚,上碌筒瓦塑灰塑脊。拜亭為卷棚頂,與中堂連建一起,兩側有門,通向外間,中堂面寬五間為十三架梁前後四柱,梁架結構簡潔,硬山頂,碌灰筒瓦,正脊塑灰塑龍船脊。後堂面寬五間進深三間,硬山頂,碌灰筒瓦,陶瓦當、滴水剪邊,正脊塑灰塑龍船脊。
該建築於1993年被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在衛氏大宗祠中堂,安放著12塊大型屏風。這組屏風是由乾隆皇帝御賜,用來表彰當時衛氏60歲以上老壽星的。屏風上下部的浮雕圖案十分精美,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藝術創造力。
衛氏大宗祠是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去 年,各級政府、各界人士再投入190萬元資金,按照修舊如舊的辦法,對宗祠進行大規模修葺。歷時6個月,修葺工作正式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