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德明(1905-1990),也是位著名漢學家,生於青島,1933-1937年在北京大學教德語,抗日戰爭期間在北京德國人辦的德國學會。1948年赴美定居,任華盛頓大學東方學院教授,著有《中國思想史和社會史》(1942)、《中國的社會和國家:一個帝國的歷史》(1944)等。曾參與父親德譯《易經》工作,並以講授《易經》而聞名於歐美,西歐人對《易經》的理解深受他的影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衛德明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05
- 逝世日期:1990
簡介,主要經歷,主要著作,貢獻,評價,
簡介
主要經歷
是位著名漢學家,生於青島,1933-1937年在北京大學教德語,抗日戰爭期間在北京德國人辦的德國學會。1948年赴美定居,任華盛頓大學東方學院教授,
主要著作
《中國思想史和社會史》、《中國的社會和國家:一個帝國的歷史》等。由於衛德明曾協助其父衛禮賢翻譯《易》經的工作,因此,衛德明還著有《易》經譯解,後被譯成英文本,並以講授《易》學聞名於世。其對於西歐的《易》學研究的影響保持至今。
貢獻
1942、43、46年,當時居住在北平的德國漢學家衛德明(HellmutWilhelm)在《華裔學志》(MonumentaSerica)上發表了一篇書目,對自1938年以來的重要漢學著作分為幾十個領域進行了蒐集和整理。衛德明將在中國出版的漢學書籍分為中文作品和西文作品兩部分。當時在中國出版的西文漢學著作數量驚人,在目錄中西文書籍占到357部之多,而中文的專著收錄有489部,也就是說西文著作占到了整個漢學專著的42%,中文著作占58%。英、法、德文的漢學著作能占到衛德明所選專著的42%的事實本身說明,當時的中國學者並沒有刻意追求所謂與國際接軌,而實際上中國學術本身就是世界學術的一部分。顧彬(WolfgangKubin)教授在談到這一時期的中國文學時也認為,魯迅、郁達夫、錢鐘書等人可以直接從世界文學中汲取營養,而他們的中外文學創作同時也成為了世界文學的一部分。當時,隨著漢學在世界各地的存在與發展,有關中國文化的各方面研究不再只是中國學術的一部分,而是逐漸進入了世界性學術語境之中,也使得中國文化獲得了世界性的意義。
評價
於1943年向駐北京的德國人作學習《易經》的輔導報告,1944年將輔導材料整理成書,書名為《周易八論》,成為今天西方人學習《周易》的指南。1960年貝恩斯又將其譯成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