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山烽火台是指慈谿衛山上有幾個乳峰般挺立的烽火台,暗示著這裡曾是一處海防要塞重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衛山烽火台
- 地理位置:慈谿衛山
- 建築年代:明朝
600多年前,湯和受朱元璋之命,代巡海防,在寧波府設有寧波、定海、昌國、觀海4衛,在觀海衛建立了1衛2所(2所即龍山所、三山所)的防禦體系。當時的觀海衛不但駐有5600名重兵,而且其級別也很高,或聽命於一省的最高軍事長官都指揮使,或直接受命於全國最高軍事指揮機構五軍都督府。
烽火台的建造,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烽火台又名烽燧,如白天遇有敵兵來犯,守兵即在烽火台的凹槽內點燃木柴,用沖天而起的滾滾濃煙報警。如在晚上天黑,就點燃桔皋上的柴火,用火光報警。“邊庭烽火驚,插羽夜徵兵”。這種最便捷的報警方法,幾千年來一直是戰爭時傳遞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可見衛山的烽火台不僅是海防的需要,而且還是中國戰爭史上的一個縮影。
在衛山最東首的一個山峰上,有一門1000公斤重的大古炮,炮口直指昔日倭寇來犯方向。從鐵鏽斑斑的炮身上,我們不難想像當年抗倭戰爭的激烈。到了明代嘉靖年間,戚繼光來到衛山,在衛山的北面安兵紮營,至今仍有營房、校場等遺蹟和眾多的抗倭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