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前農民協會的成立,推動了蕭(山)紹(興)各地農民運動的全面發展。在短短兩個多月里,蕭山、紹興、上虞等縣共有82個村建立了農民協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衙前農民運動
- 運動單位:衙前農民協會
- 時間:短短兩個多月
- 對象:82個村
背景,影響,意義,
背景
1921年4月,中共早期黨員沈定一從上海回到家鄉蕭山縣衙前村,開始實施其“中國底社會革命,應該特別注意農民運動”的革命實踐。回鄉後,他即從辦教育入手,邀集原浙江第一師範進步教師劉大白和著名學生領袖宣中華、徐白民等,一面籌辦衙前農村國小,一面通過訪貧問苦和社會調查、民間演講等形式,向農民宣傳革命道理。經過4個多月的思想發動和緊張籌備,9月27日,衙前及附近村子的農民在衙前東嶽廟集會,宣告成立衙前農民協會,發布了經全村農民議決的《衙前農民協會宣言》和《衙前農民協會章程》,提出了世界的土地應該歸農民使用,由農民所組織的團體保管分配的革命主張。並選舉了李成虎、陳晉生、單夏蘭等6位貧苦農民為領導者。
影響
衙前農民協會的成立,推動了蕭(山)紹(興)各地農民運動的全面發展。在短短兩個多月里,蕭山、紹興、上虞等縣共有82個村建立了農民協會。11月24日,衙前農民協會聯合會成立,並作出了“三折還租”、改大斗為公斗、反對交預租等規定,得到了廣大農民民眾的擁護。各地的減租鬥爭迅速展開。
蕭紹及周圍地區農民的鬥爭,使地主階級驚恐不安。12月18日,反動當局派出全副武裝的官兵包圍了正在衙前東嶽廟開會的農民協會聯合會會場,逮捕了在場的農協委員,搜繳了農協委員名冊。12月27日,農協主要領導人李成虎被捕,並於次年1月被迫害致死。衙前農民運動慘遭鎮壓。
意義
衙前農民運動是中國共產黨成立後領導的第一次有組織有綱領的農民運動,被稱為“全國農民運動的歷史上最先發軔者”。這次農民運動雖然時間不長,但它揭開了中國現代農民革命鬥爭的序幕,顯示了農民民眾潛在的偉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