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後村村民委員會,因所在駐地而得名的地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街後村村民委員會
- 性質:地名
- 所屬區域:浙江省
- 羅馬字母拼寫:Jiēhòucūn Cūnmínwěiyuánhuì
街後村村民委員會,因所在駐地而得名的地名。
街後村村民委員會,因所在駐地而得名的地名。1地名含義村們於乾村自然鎮街後面,故名。歷史沿革1958年10月為乾山生產隊的一部分,1961年5月調整社隊規模時設定街後大隊,1984年體改時為街後村村民委員會,2001年9月...
城後村村民委員會是1949年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 村位老城之北,北稱為後。歷史沿革 1949年為開原縣一區城後村;1956年1月為小灣屯鄉城後村;1958年4月為老城鎮公社城後生產大隊;1984年7月為鎮郊鄉城後村;1985年5月為老城鎮城後村;2002年2月撤銷老城鎮設立老城街道辦事處後,為老城街道城後村;2004年4...
街道村村民委員會,2001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境內有村莊石楊,石姓、楊姓居民聚居,後逐漸發展成街道,稱石楊街道,且村委會駐地於此,故得名街道村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原屬石楊鎮;1958年公社化,為石楊公社街道大隊;1984年體制改革,大隊改村,為街道村,隸屬石楊鎮;2001年村級規模調整,街道村併入石...
村民委員會協助鄉鎮人民政府開展工作。第二章 村民委員會的組成和職責 第六條 村民委員會成員依照《山東省村民委員會選舉辦法》直接選舉產生。村民委員會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員共三至七人組成,其中應當有婦女成員,多民族村民居住的村應當有人數較少的民族的成員。第七條 村民委員會每屆任期三年,屆滿應當及時舉行...
沈家甲後村村民委員會,2001年2月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明時鹽場按甲分丁,又位於坎塘後,村居舊沈家甲北,故名。歷史沿革 清末民國初屬餘姚縣坎墩鎮。1950年4月為坎西鎮三村。1954年10月劃歸慈谿縣。1956年2月復並屬坎墩鎮。1959年2月屬幸福管理區。1961年11月為幸福公社六大隊。1966年12月為坎西公社二...
街西村民委員會,2006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村民委員會駐合任街西莊,故名。歷史沿革 解放前屬阜陽縣王化區。解放後,安崗區設此。1961年建隊於勝利、新建、街西,1984年隊改村,屬安崗鄉。1992年4月撤區並鄉由大同鄉、安崗鄉、姑嫂廟村、田坡村合併成曹集鎮,屬曹集鎮。2006年10月由勝利、新建、...
第一條 為了規範村民委員會選舉工作,保障村民依法行使民主權利,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 村民委員會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員共三至七人組成,具體職數根據村的規模大小確定。村民委員會中,應當有婦女成員;多民族居住的村,應當有人數較少的民族的成員。若干自然村...
後峪村村民委員會,2001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後峪村村民委員會,為城東街道辦事處所轄的行政村的村民選舉產生的民眾性自治組織,村民委員會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民眾性自治組織,村民委員會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員三至七人組成。領導班子產生依賴民主選舉,每三年選舉一次,沒有終身制,任何組織...
大街村村民委員會是1983年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境內有大街自然村,原在白府旁邊的街道旁,又因其為原村委會駐地,故得名大街村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1949年解放後成立大街村,隸屬浮山鄉;1955年為大街初級社;1956年為大街高級社;1958年政社合一,成立大街大隊,屬先鋒公社;1961年屬柳巷公社;1974年劃建浮山...
張官店東街村民委員會,2009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戰國時建村,原為平原古城西關。後一張姓人辭去巡撫回家開店,故此演變為現名。因人口較多劃分為四個村。歷史沿革 1956年為張官店東街大隊,屬王廟公社;1984年由張官店東街大隊改為張官店東街村民委員會,屬王廟鄉;2000年6月鄉鎮區劃調整,隸屬王廟鎮。
後勇村村民委員會,2009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1984年由後勇大隊改為後勇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1984年由後勇大隊改為後勇村民委員會。1984年春屬寇家坊鄉行政管轄,2000年6月15日,平原縣撤銷寇家坊鄉,該村併入平原鎮行政管轄;2005年1月份,根據上級批示撤銷平原鎮,又併入桃園街道行政管轄。沿用至2009年。
十街村,屬於壩區。距離村委會0.00公里,距離鎮0.00公里,國土面積1.18平方公里,海拔1400.00米,年平均氣溫18.20℃,年降水量800.00毫米,適宜種植水稻、玉米、烤菸等農作物。有耕地197.90畝,其中人均耕地0.77畝;有林地530.30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117戶,有鄉村人口327人,其中農業人口293人,...
後姜村村民委員會,2005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以村委會駐地得名。歷史沿革 自唐至清,屬慈谿縣德門鄉右戍溪里5都5圖。民國25年(1936)屬莊橋鎮。1949年12月,廢除保甲制,建立村委會。1951年8月屬姜顏鄉四村。1958年莊橋公社後姜大隊。1958年莊橋鎮後姜大隊,1960年屬甬江公社,1961年屬莊橋公社。1983年 ...
二街村,屬於半山區。距離村委會0.20公里,距離鎮4.00公里, 國土面積3.89平方公里,海拔1700.00米,年平均氣溫15.30℃,年降水量0.00毫米,適宜種植烤菸、油菜、玉米、水稻、小麥等農作物。有耕地418.00畝,其中人均耕地0.67畝;有林地3079.00畝。全村轄3個村民小組,有農戶167戶,有鄉村人口628人,其中...
大務集北街村民委員會,因所在居民點(大務集北街)而得名。地名含義 明萬曆年間,霍姓遷來靠鐵古寺建村,取名鐵古寺。後與七姓屯、北楊家、王莊、道口、張家合併一村,改名打虎集,與稱雄的張老虎對抗,建國後演變現名。歷史沿革 1956年為大務集北街大隊,屬王廟公社;1984年由大務集北街大隊改為大務集...
盤街村村民委員會是重慶市地名,以境內地名及其職能而得名。地名含義 境內一長江碼頭,有幾間店鋪,曾設過盤查站故名。因需處理本村民眾自治事務,故設立此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1949年以前屬油溪鎮十八保,1949年以後慣稱盤街,1953年叫盤街村。1958年改為盤街管理區。1962年改為盤街大隊。1980年地名普查時...
後李村民委員會 後李村民委員會是由周棚街道命名並報縣政府審批得名的地名。地名含義 此村因位於鴨湖李營之後,故名。 歷史沿革 1969年建後李大隊,1984年2月成立後李村民委員會,以駐地後李庠得名。2006年區劃調整合併,取消該民眾自治組織。
張官店北街村民委員會,2009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戰國時建村,原為平原古城西關。後一張姓人辭去巡撫回家開店,因人口較多劃分為四個村,故此演變為現名。歷史沿革 1956年為張官店北街大隊,屬王廟公社;1984年由張官店北街大隊改為張官店北街村民委員會,屬王廟鄉;2000年6月鄉鎮區劃調整,隸屬王廟鎮。
皤灘下街村村民委員會,1958年得名的地名。地名含義 村位於皤灘古街的下頭。以地理位置故名。歷史沿革 現轄地域,解放初屬皤灘鄉,1958年為下街生產隊,1961年建為下街大隊,1984年改稱下街村民委員會,1992年5月“撤、擴、並”後,仍沿用此名。2013年行政村規模調整,撤銷皤灘下街村建制,現屬皤灘村管轄。
梁小街村民委員會,以駐地地名及其職能命名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村委會駐地位於梁小街而得名。歷史沿革 1949年至1958年前屬城關區於寨鄉,1958年後屬城關區於寨人民公社(朱樓大隊、於寨大隊、梁小街大隊),至1983年屬城關區於寨鄉(朱樓村、於寨村、梁小街村)。1997年,於寨鎮成立泉北社區,2006年5月27日,於寨...
近街村村民委員會是重慶市地名,以境內地理位置及其職能而得名。地名含義 原名興隆村。後因其距離街道很近而更名。因需處理本村民眾自治事務,故設立此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1949年以前為長沖鄉一保,1952年民主建政時,取名為興隆村。1958年改為興隆管理區,1962年為興隆大隊。1980年地名普查時更名為近街大隊。
半街村村民委員會,2005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原有陳姓居民在此開店,後規模逐漸擴大,形成了半條街,故名。歷史沿革 1961年置半街大隊;1984年改設半街村村民委員會,屬河口鄉人民政府管轄;2004年撤鄉並鎮,屬彌陀鎮人民政府管轄;2005年村級調整,撤銷半街村村民委員會,設立長林村村民委員會。
村民委員會成員及其近親屬不得擔任村務監督機構成員。村務監督機構成員向村民會議和村民代表會議負責,可以列席村民委員會會議。”施行概況 浙江、陝西:2009年底,全省行政村全部成立了村務監督委員會。山東:2011年明確提出將村務監督委員會制度的推行納入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整體工作中,年底前在全省所有建制村建立村務監督...
二十里堡東街村村民委員會,2009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唐天寶年間,舊稱常家店(村名年代無考)。清康熙年間,又稱常店鋪,因京省管道在此通過,宜商店鋪。清縣令,距縣城二十華里,增加重稅。該村距縣城只有十五華里,為了逃稅,故更村名為二十里堡。歷史沿革 解放前屬於禹城縣二區第中人鎮管轄。解放後,...
北小街村民委員會,2013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安千、安萬有直隸早前遷至此建村,以街分南、北兩個村,此處為北,延稱北小街村。歷史沿革 曾名安家莊。俗稱小街子。據《安氏家譜》記載:明洪武二年,以後住戶增多形成一條東西街,又稱小街子。縣誌記載:明崇禎《歷城縣誌》“大清河(黃河)路:小街”,清乾隆...
後遲村村民委員會是歷史地名,因坐落在後遲莊而得名。地名含義 1984年由後遲大隊改為後遲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1984年由後遲大隊改為後遲村民委員會。1984年春屬寇家坊鄉行政管轄,2000年6月15日,平原縣撤銷寇家坊鄉,該村併入平原鎮行政管轄;2005年1月份,根據上級批示撤銷平原鎮,又併入桃園街道行政管轄。
鴨後村村民委員會,2007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地處大靈山麓山岙,故名。歷史沿革 解放初屬武高社鄉三村,1956年屬新民農業社,1958年為武高社管理區鴨後生產隊,1961年為趙家公社鴨後大隊,1983年底改趙家鄉鴨後村民委員會,1992年5月改須江鎮鴨後村民委員會,2005年改雙塔街道鴨後村民委員會。 2007年8月,...
村兩委班子是設在鄉鎮(街道)下一級行政村的組織機構,即村黨支部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簡稱村“兩委”。黨的基層組織 簡述 黨章第三十條規定: 企業、農村、機關、學校、醫院、科研院所、街道社區、社會組織、人民解放軍連隊和其他基層單位,凡是有正式黨員三人以上的,都應當成立黨的基層組織。村黨的委員會、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