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行進中的中國第二季
- 作品類型:紀錄片
- 導演:陳亦楠
- 製片人:朱宏、敖雪、董芳芳、王寧、李治
- 監製:王立俊、鄧欣
- 出品公司:上海廣播電視台、探索頻道
- 首播時間:2022年8月16日
- 首播電視台:東方衛視
- 網路播放平台:中國紀錄片網
- 播出狀態:已完結
- 集數:5 集
- 每集時長:35 分鐘
劇情簡介,分集劇情,幕後製作,主創團隊,角色介紹,獲獎記錄,發行信息,作品評價,
劇情簡介
在中國工作生活多年的英國導演羅飛(Arthur Jones),從遼寧鐵嶺到海南國家公園,從江西鄱陽湖到上海臨港自貿區新片區,圍繞制度、經濟、科創、生態、民生五大硬核主題,以鮮活的人物故事、生動的案例,匯集中國政府官員、海內外專家學者、社會各界的觀點,以鮮明的風格、輕快的節奏,打造中國和世界對話的新方式。向國際社會展現了一個真實、立體的中國,同時提供具有參考價值的中國方案、中國模式、中國智慧。
分集劇情
第一集:中國制度是如何運行的?
當下的中國,在過去幾十年里經歷了高速發展,正站在全面提升現代化水平的歷史性路口。當代中國的政治制度,在完成國家現代化總進程中,如何實現治理制度化、規範化、程式化,從而有效提高國家的治理能力,是中國乃至世界都關注的問題。近年來,中國實現了許多偉大的成就,最顯著的就是讓上億人擺脫貧困。該集英國導演羅飛走訪了中國西南邊陲的西雙版納基諾族,了解少數民族基層工作者是如何將老百姓的聲音帶去全國兩會的。然後他來到深圳,看看“一國兩制”方針如何在粵港澳大灣區開展實踐,最後羅飛來到上海虹橋街道的基層立法聯繫點,觀察“全過程人民民主”是如何在這裡進行探索的。
第二集:中國能為世界經濟注入活力嗎?
新冠疫情給全球經濟帶來了嚴重的衝擊,作為世界第一大外貿國、第一大外資吸收國、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中國經濟的行進方向牽動著整個世界。面對緊張的外部形勢,中國提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著重強調提振內需、深化改革、鼓勵創新、實現科技自立,以及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該集英國導演羅飛體驗了“中老鐵路”和“中歐班列”這兩條新開設的跨境鐵路;探訪中國製造實體經濟和新經濟產業模式的崛起之路;走訪中國首個自由貿易區里正在進行的對外開放嘗試。
第三集:科創正在如何改變中國?
2016年中國制定了《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旨在到202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到2030年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該集英國導演羅飛訪問了一支中國深海研究團隊,他們探索了地球上最遙不可及的地方;走訪了一個負責實時監測和管理大型城市運行的部門;還拜訪了腦科學研究小組,他們通過破譯大腦的信號幫助人們克服身體殘疾帶來的不便,而這些技術是在近十年才誕生的。
第四集:中國能實現對生態治理的承諾嗎?
面對資源緊缺、環境污染、生態系統退化等問題,中國提出生態文明建設的可持續發展道路。不僅如此,中國還向世界表明決心,將承擔起領導世界進入清潔能源時代的重任。該集英國導演羅飛首先前往中國東北的老工業基地,看看當地傳統的煤電廠如何轉型發展清潔能源。然後他來到位於中國中部的鄱陽湖,為了拯救當地的生物多樣性,鄱陽湖正處於十年禁捕期。最後他前往新成立的海南國家公園,那裡是中國實現綠色發展承諾的試點之一。
第五集:中國人能共享發展成果嗎?
中國的經濟飛速發展,基礎建設日新月異,人民追求更高品質的美好生活。然而,中國民眾在追求美好生活的過程中,也面臨著就業、住房、醫療、教育、養老等諸多領域的挑戰,城鄉、區域發展的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該集英國導演羅飛首先前往曾經是中國貧困人口最多的貴州省,看看那裡村民的生活是否能從鄉村的改造和發展中得到改善。然後他來到超大型城市上海,這裡擁有中國最多的流動人口,城市街頭的一線勞動者們迫切渴望能在這裡“安家”。最後,他前往網路經濟蓬勃發展的長三角城市杭州和崑山,這裡是許多依靠網路進行靈活就業的“零工”就業者的逐夢之城,然而,他們同時也面臨各種社會保障困境。
選集
關閉
幕後製作
該片從策劃階段開始,創作團隊就仔細研讀“十四五”規劃報告以及相關中國政府的各項報告,來把握和設定議題,並關注中國國內外局勢,掌握髮展動態。在內容創作過程中,上海廣播電視台創作團隊與discovery團隊溝通海外觀眾最感興趣的中國議題和中國故事,梳理國際社會對中國的誤解、偏見,甚至是抨擊,最後確定了創作思路:不要避諱敏感問題,針對這些質疑和挑戰,中國媒體、政府官員、社會各界越願意真誠地與中國國外客群討論,觀眾也越願意相信節目的內容。
該片在製作過程中用客觀事實給出回應。比如一些西方國家散布、渲染“中國威脅論”,阻礙中國科技發展和產業進步,創作團隊選擇在第三集中選取中國科技創新成果作為佐證,體現中國科技創新的拼勁與闖勁,闡述科學造福人類,傳遞攜手合作理念。創作團隊對於發展過程中遇到的難題考驗則採取不規避、不掩飾的方式來講述,比如生態篇中直面鄱陽湖十年禁漁,漁民就業及生活保障問題帶來的考驗,主動探討中國如何在長遠環境和中短期利益間做出平衡,體現負責任大國態度。
創作團隊為增強紀錄片的戲劇性和感染力,在該片敘述時除了專家訪談之外,幾乎沒有一本正經、一問一答式的採訪,主持人走進故事人物生活工作的場景,和他們一起做事,一邊走路,一邊交談。主持人不用話筒,更多的時候是聆聽者和故事場景的參與者。創作團隊通過鏡頭著力表現故事人物敘述時主持人的細微表情變化,讓主持人與故事人物同喜共悲。
主創團隊
出品人 | 沈軍、宋炯明、邱煌、Vikram Channa | |||
總策劃 | 陳雨人、張元 | |||
總監製 | 王立俊、鄧欣 | |||
總製片人 | 朱宏 | |||
總導演 | 陳亦楠 | |||
SMG上海廣播電視台團隊 | 總撰稿 | 羅飛、陳亦楠、敖雪 | 燈光 | 黃善祥、邵國亮 |
製片人 | 敖雪 | 剪輯師 | 施棟、平哲斐、蒙克 | |
主持人 | 羅飛(Arthur Jones) | 音樂編輯 | 楊揚 | |
中文配音 | 趙銘 | 校色 | 丁繼恆、孫龍 | |
語言顧問 | 袁念琪、王少雲 | 拍攝協調 | 趙蕾 | |
攝像 | 黃山、王垚聖、周聖樂、黃日華、常無忌、張小米、賈鑫、楊晟 | 攝影統籌 | 柯丁丁 | |
導演助理 | 陳彥琳、顧哲凱、武以寧 | 資料導演 | 過偉 | |
攝像助理 | 沈雯旻 | 後期統籌 | 王捷、宋瑜、俞胤、薛海寧 | |
航拍 | 黃振龍 | 技術協調 | 鞠夏 | |
錄音師 | 黃白寒、李靜、王冬冬、肖涵 | 場記及翻譯 | 余紹銳、沈凱麒、陳翠虹 | |
Warner Bros. Discovery團隊 | 總製片人 | 董芳芳、王寧、李治 | 財務管理 | 吳頔 |
市場總監 | 胡雋 | 行政管理 | 黃俐俐 | |
商務總監 | 焦予 | 商務經理 | 張宇 | |
製片人 | 周儼君 | 數據支持 | 徐寧澤 | |
商業及法律事務 | Darren King、李秀芬、謝韻佳 | 內容統籌助理 | 蔡雨璇、王羨茹 | |
製片管理 | Melissa Turnbull、 魏麗原 |
角色演員介紹
- 羅飛(Arthur Jones)演員:羅飛英國導演,同時也是該片主持人。他畢業於劍橋大學,在中國工作和生活了多年。從2021年到2022年,他跨越中國的大江南北,深入現場觀察和採訪。他親眼看、實地感受、面對面與當事人交流,尋找一些全世界都關注的中國答案。
獲獎記錄
時間 | 獎項 | 獲獎者 | 結果 |
---|---|---|---|
2023年2月 | 2022年上海市銀鴿獎最佳國際新聞作品 | 《行進中的中國第二季》 | 獲獎 |
2023年5月23日 | 第44屆美國泰利獎電視紀錄片金獎 | 《行進中的中國第二季》 | 獲獎 |
2023年5月27日 | 2022年度中國紀錄片及創作人才扶持項目優秀系列長片及優秀撰稿 | 《行進中的中國第二季》 | 入選 |
2023年11月 | 2023年中美電視節年度最佳電視紀錄片 | 《行進中的中國第二季》 | 獲獎 |
發行信息
宣傳信息
2021年11月9日,該片宣布籌拍。2022年8月15日,該片宣布定檔;10月9日,該片在上海市廣播電視局舉辦研討會 。2023年6月,該片受法國國際陽光紀錄片節以及盧森堡中國文化中心邀請,進行紀錄片交流、展映、導賞活動。
播出信息
版本 | 播出平台 | 播出日期 |
---|---|---|
中文版 | 東方衛視 | 2022年8月16日 |
英文版 | discovery | 2022年9月11日 |
作品評價
《行進中的中國第二季》承接了上海國際傳播紀錄片開創的借船出海戰略,創造了一種中國主流電視台與西方主流話語對話的新形式,並始終掌控節目導向上的主導權。該片作為對話的橋樑和方式,打破了傳統外宣片單一訴說、接受度較低的局面,在海內外獲得讚譽。(華東師範大學國際傳播中心主任呂新雨評)
《行進中的中國第二季》在內容上集合了多名海外專家學者的不同觀點,依託他們對中國政治體制的研究、觀察,在理論中進一步延展出對中國發展思路、發展模式上的認知。該片還在概念呈現上多次運用了圖表數據等數位技術手段,使得內容在呈現上更直觀、清晰。該片按照國際視角加案例鋪敘的“答題”思維,在問與答間不斷論證中國的發展模式,並以小見大式的,在不同案例中共同呈現出真實、立體的中國形象。(廣電時評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