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與規制:建設“兩型社會”法制保障研究(行為與規制)

行為與規制:建設“兩型社會”法制保障研究

行為與規制一般指本詞條

《行為與規制:建設“兩型社會”法制保障研究》是2010年1月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黃錫生, 鄧禾。

基本介紹

  • 書名:行為與規制:建設“兩型社會”法制保障研究
  • ISBN:978-7-03-026098-7
  • 頁數:130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作者介紹,黃錫生,鄧禾,目錄,

基本信息

書名:行為與規制:建設“兩型社會”法制保障研究
編著:黃錫生, 鄧禾 著
出版:科學出版社 2010年1月出版
語種:中文
標準書號:978-7-03-026098-7
裝幀:平裝
版本:第一版
開本:B5
責任編輯:徐蕊,周向陽
字數:174千字
頁數:130
書類:理論專著/研究生教育
編輯部:經管法出版分社

內容簡介

伴隨全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類正面臨日益嚴重的環境及資源危機。環境問題已成為當代人類社會的重大課題,受到各國政府及學界的重視。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一種關於社會發展形態取向的系統理念,已在國際社會得到了普遍認可,各種相關理論學說及實踐也精彩紛呈。本書以法律的“行為調整說”作為研究的邏輯起點,以不同社會主體行為對環境的不同程度的影響為著眼點,深入剖析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目標模式和現實的差異及根源,確定不同行為主體在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中的地位和責任。通過立法對各類主體的有關資源不節約、環境不友好的行為予以規制,結合我國的立法實踐,以期對我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法制保障體系建設有所裨益。
本書適用於高等院校從事環境法學研究的學者閱讀參考,也可供法學專業高年級本科生、研究生閱讀。

作者介紹

黃錫生

江西人,1964年生,西南政法大學法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博士後,英國牛津大學和美國波士頓大學訪問學者。現為重慶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副院長。武漢大學環境法研究所兼職教授。兼任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環境法學分會副會長,中國法學會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主要從事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經濟法學、民商法學的教學與研究,出版法學專著8部,主編教材20餘部;先後承擔國家社科基金課題2項,教育部、法務部、中國法學會等省部級課題13項。2006年獲“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入選者,2006年榮獲“寶鋼教育基金優秀教師獎”,2007年被評為“第四批重慶市高校中青年骨幹教師”,2008年8月被評為“重慶市第二屆學術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2009年1月獲“重慶市首批高等學校優秀人才資助計畫”入選者。

鄧禾

重慶市人,1968年生。現為西南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經濟法博士生。曼徹斯特大學訪問學者,曼徹斯特城市大學環境法博士生。主要從事環境資源法的教學與研究,承擔國家級和省部級課題5項,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主編、參編教材5部。2007年獲西南政法大學十佳科研成果獎。

目錄

緒論
第一章 “兩型社會”的一般理論
第一節 “兩型社會”的概念及內涵
一、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概念及內涵
二、資源節約型社會的概念及其內涵
三、環境友好型社會與資源節約型社會的關係
第二節 建設“兩型社會”與建設小康社會、和諧社會的關係研究
一、建設“兩型社會”與建設小康社會的關係
二、建設“兩型社會”與建設和諧社會的關係
第二章 建設“兩型社會”的理論基礎
第一節 建設“兩型社會”的哲學基礎
一、西方環境哲學中的理論依據
二、中國傳統哲學中的“天人觀”
第二節 建設“兩型社會”的倫理學基礎
一、“純粹和苛刻的人類中心主義”倫理觀
二、“人類中心主義的變異——環境權的承認”
三、“生態中心主義”倫理觀
四、可持續發展倫理觀
第三節 建設“兩型社會”的經濟學基礎
一、“經濟人”理論
二、資源稀缺性理論
三、污染博弈——“有社會效率的污染”理論
第四節 建設“兩型社會”的法學基礎
一、法哲學的邏輯起點論
二、法價值論
第三章 “兩型社會”目標模式與實現路徑
第一節 “兩型社會”目標模式的一般理論探討
一、目標模式概述
二、“兩型社會”目標模式的價值取向及選擇
第二節 我國資源環境現狀與“兩型社會”目標模式的差距及原因
一、我國環境資源現狀與“兩型社會”目標模式之間的差距
二、我國環境資源現狀與“兩型社會”目標模式之間存在差距的原因
第三節 “兩型社會”的實現路徑
一、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實現路徑
二、資源節約型社會的實現路徑
第四章 建設“兩型社會”法制保障的基本問題
第一節 建設“兩型社會”法制保障的概念與特徵
一、建設“兩型社會”法制保障的概念
二、建設“兩型社會”法制保障的特徵
第二節 法制保障在建設“兩型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法制保障是建設“兩型社會”的前提和關鍵
二、法制保障是建設“兩型社會”的必然選擇
三、法制保障是建設“兩型社會”的終極保障方式
第三節 建設“兩型社會”法制保障的基本原則
一、政府主導原則
二、企業中心原則
三、公眾參與原則
四、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
第五章 政府與建設“兩型社會”
第一節 政府在建設“兩型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政府在建設“兩型社會”中的主導地位
二、政府在建設“兩型社會”中的作用
第二節 政府的環境不友好、資源不節約行為及原因分析
一、政府的環境不友好、資源不節約行為的表現
二、政府的環境不友好、資源不節約行為的原因探討
第三節 建設“兩型社會”過程中對政府的法律規制
一、建設“兩型社會”過程中對政府角色的規制
二、建設“兩型社會”過程中對政府行為的規制
第六章 企業與建設“兩型社會”
第一節 企業在建設“兩型社會”中的地位和角色
一、企業與自然環境資源的關係
二、企業在建設“兩型社會”中的地位
三、企業在建設“兩型社會”中的角色
第二節 企業的環境不友好、資源不節約行為及原因分析
一、企業的環境不友好、資源不節約行為表現
二、企業的環境不友好、資源不節約行為的原因分析
第三節 建設“兩型社會”中對企業的法律規制
一、建設“兩型社會”中對企業進行法律規制的必要性和基本原則
二、建設“兩型社會”中對企業進行法律規制的內容
第七章 其他社會組織與建設“兩型社會”
第一節 其他社會組織參與建設“兩型社會”概述
一、其他社會組織的範圍界定
二、其他社會組織參與建設“兩型社會”的必要性
三、其他社會組織參與建設“兩型社會”的可能性
第二節 教育機構與建設“兩型社會”
一、環境教育的興起與使命
二、教育機構在建設“兩型社會”中的特殊作用
三、我國環境教育的現狀
四、建設“兩型社會”的環境教育法制保障
第三節 村民委員會與建設“兩型社會”
一、村民委員會在建設“兩型社會”中的角色定位
二、建設“兩型社會”與村民委員會法制建設
第四節 環保非政府組織與建設“兩型社會”
一、環保非政府組織在建設“兩型社會”中的角色定位
二、建設“兩型社會”與環保非政府組織法制建設
第八章 個人與建設“兩型社會”
第一節 個人在建設“兩型社會”中的角色定位
一、個人作為個體生產者的角色
二、個人作為消費者的角色
第二節 個人的環境不友好資源不節約行為分析
一、個人對衣著的消費行為分析
二、個人對食物的消費行為分析
三、個人對住宅的消費行為分析
四、個人對汽車的消費行為分析
五、個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其他消費行為分析
第三節 建設“兩型社會”與對個人消費行為的法律規制
一、用法律手段促進個人消費觀念的轉變
二、立法強化個人消費者的環境義務
三、完善以稅收調節為主的消費導向機制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