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講義(第二版)》是2014年9月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余凌雲。
基本介紹
- 書名:行政法講義(第二版)
- 作者:余凌雲
- ISBN:9787302374237
- 定價:56元
-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9月
- 裝幀:平裝
- 印刷時間:2014-8-14
- 印次:2-1
圖書簡介,目錄,
圖書簡介
隨手翻開國內的任何一本行政法教科書,我們都會發現,開篇多先從弄清行政的意義與範圍入手。表面是概念法學使然,實則大有深意。第一,行政的“領地”到底有多大,也就劃定了行政法的疆域有多大。第二,弄清了行政的內涵與外延,也就圈定了行政法和民法等其他部門法各自規範與調整的邊際。第三,行政上出現的糾紛,在實行公法和私法二元論的大陸法國家中,一般要尋求行政救濟的途徑來解決。即便是在不太區分公法和私法的普通法國家,也很可能適用與解決私人之間糾紛所不同的特別規則。
目錄
第一章公共行政與行政法
第一節概述
一、 界定公共行政範疇的意義
二、 什麼是公共行政?
三、 什麼是行政法?
四、 行政法的特徵
第二節公共行政變遷之下的行政法
一、 不斷變遷的公共行政
二、 行政學對教科書的影響
三、 行政法學研究述評中的回應
四、 初步的結論
第三節行政法淵源
一、 什麼是行政法淵源?
二、 成文法源與不成文法源
三、 軟法
四、 法源位階與適用順序
五、 民法原理在行政法上的援用
第四節行政法的支架性結構
一、 粗略的對稱
二、 功能上的雙向流動
三、 有何意義?
第五節行政法的基礎理論
一、 理論興起的背景
二、 為人民服務論、人民政府論、服務論
三、 公共利益本位論
四、 新控權論
五、平衡論
六、 英國的類似討論
第六節中國行政法學的發展史
一、 起步於清末
二、 初定於民國
三、 變遷於新中國成立之後
第二章行政法學的總論與分論
第一節概述
一、 概念
二、 分論的劃分
三、 分論在我國的發展概況
第二節總論與分論的關係
一、 從單向到雙向
二、 微觀層面的自成體系
第三節努力張揚個性的部門行政法
一、 警惕兩種研究偏向
二、 部門行政法緣何難以研究?
三、 努力體現特性的研究進路
第三章發展之中的行政法基本原則
第一節概述
一、 行政法基本原則的含義
二、 行政法基本原則的構成
第二節依法行政原則
一、 依法行政原則的含義
二、 形式法治與實質法治
三、 依法行政原則的基本結構
四、 “規則之失”與“規則之治”
第三節比例原則
一、 比例原則的含義
二、 比例原則的構造
三、 比例原則與合理性原則
第四節合法預期保護原則
一、 三條交織的主線
二、 合法預期的概念
三、 保護合法預期的必要性
四、 司法判斷的標準
五、 保護的方式
六、 我國的實踐
第五節正當程式原則
一、 正當程式的含義
二、 正當程式的基本結構
三、 行政程式的效力
第四章行政主體理論變革與第三部門的勃興
第一節行政主體理論變革
一、 學術史回眸
二、 學者的批判與建議
三、 類比的思考
四、 走向“分權主體模式”?
五、 變革之策略
第二節第三部門的興起及其對行政法的意義
一、 什麼是第三部門?
二、 第三部門的興起及其對行政法的意義
三、 對第三部門的研究現狀
四、 對第三部門的公法審視
第五章行政自由裁量及其控制
第一節現代社會中的行政自由裁量現象
一、 概念
二、 產生裁量的原因分析
三、 控制與治理
第二節行政自由裁量與立法目的
一、 概述
二、 發現立法目的的路徑與方法
三、 雙重或多重目的
第三節行政自由裁量與相關考慮
一、 概述
二、 對相關因素的判斷
三、 考慮不相關因素對裁量決定效力的影響
四、 未考慮相關因素對裁量決定效力的影響
五、 權重問題
第四節行政自由裁量與公正要求
一、 公正的含義
二、 行政訴訟意義上的公正
第五節對行政自由裁量權的不適當拘束
一、 概述
二、 行政不作為
三、 行政政策
四、 上級指示
五、 稀缺的公共資源
第六章行政調查
第一節概述
一、 什麼是行政調查?
二、 行政調查的定性
第二節方式與分類
一、 行政調查的方式
二、 行政調查的分類
第三節行政調查的主要制度
一、 行政調查的基本程式
二、 法官令狀主義與行政機關內部審批
三、 調查的職權主義
四、 相對人的協助義務
五、 調查所獲信息的公開
第四節行政調查的救濟
一、 對間接強制調查的救濟
二、 對實力強制調查的救濟
第七章行政行為理論
第一節概述
一、 走在歷史與現實之間
二、 概念與特徵
三、 行政行為的分類
第二節行政行為的合法要件
一、 四要件說
二、 違法的類型及其法律後果
第三節行政行為的效力理論
一、 概述
二、 行政法的“沼澤”
三、 “四元結構”
第四節行政行為的無效與可撤銷
一、 二元結構理論
二、 對二元結構的批判
第五節行政行為的撤銷與廢止
一、 撤銷
二、 廢止
第六節輕微瑕疵行政行為的處理
一、 忽略不計
二、 治癒
三、 其他制度補救
第八章非強制行政手段
第一節概述
一、 柔性執法的盛行
二、 非強制行政手段
第二節行政計畫
一、 概述
二、 行政計畫的分類與定性
三、 行政計畫的作用
四、 行政計畫與法治主義
五、 行政計畫的法律救濟
第三節行政契約
一、 概述
二、 行政契約與依法行政
三、 行政契約中的權利義務
四、 基本程式與制度
五、 法律救濟
第四節行政指導
一、 概述
二、 行政指導的方式與分類
三、 行政指導的作用
四、 行政指導與法治主義
五、 行政指導的責任
第九章行政上實效性確保手段
第一節結構的重整
一、 教科書的變化
二、 反思與重構
第二節行政處罰
一、 概念
二、 與刑罰的關係
三、 行政處罰體制
四、 行政違法行為的構成
五、 處罰種類
六、 量罰
七、 簡易程式與一般程式
八、 當場收繳與罰繳分離
九、 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與綜合執法
第三節行政強制
一、 在行政法中的作用與地位
二、 制度承襲與新近發展
三、行政強制措施
四、 行政強制執行
第四節其他新型手段
一、 日本戰後的理論革新
二、 韓國行政法上的新手段
三、 加拿大的自願執行方法
四、 對我國實踐的思考
第十章政府信息公開
第一節概述
一、 信息公開的意義
二、 立法歷程
三、 對實踐的描述
第二節什麼是政府信息?
一、 概念解構
二、 若干相關概念
第三節公開的主體
一、 與行政主體理論的關係
二、 “誰製作,誰公開”
第四節主動公開與依申請公開之關係
一、 指向的信息
二、 兩者關係
第五節依申請公開
一、 受理
二、 規範的回覆
三、 補正
四、 “三需要”
五、 公開方式
六、 信息不存在
七、 涉嫌濫用申請權問題
第六節不予(免於)公開
一、 不予公開事項
二、 “三安全、一穩定”
三、 國家秘密
四、 商業秘密
五、 個人隱私
六、 利益衡量
七、 法院的審查
第七節公共企事業單位的信息公開
第八節與《保守國家秘密法》、《檔案法》的關係
第九節救濟
第十一章行政問責制
第一節問責的緣起
一、 制度探源
二、 制度化的原因
第二節樣本分析(Ⅰ): 重大問責事件(案件)
一、 86起事件(案件)的梳理
二、 呈現的實踐輪廓
第三節樣本分析(Ⅱ): 規範文本
一、 規範文本的梳理
二、 基本印象
第四節問責制度的構建
一、 問責事由
二、 問責對象
三、 問責方式
四、 問責程式
五、 免責事由
六、 立法機關
七、 通過媒體的公眾參與
第五節行政問責: 一個新樣式
一、 概念
二、 一個新樣式
三、 對傳統理論的突破
第十二章行政複議法的修改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制度定位
一、 爭議
二、 英國經驗
三、 我們的選擇
第三節複議機關要不要當被告
第四節複議委員會
第五節擴大受案範圍
第六節程式增構
一、 簡易程式和調解
二、 複議委員會審理裁決程式
第七節審查方式
一、 英國的經驗
二、 改進之道
第八節基本判斷
第十三章行政訴訟法的修改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行政審判體制
一、 幾種改革方案及其評價
二、 我的建議
第三節擴大受案範圍
一、 不輕易改弦易張
二、 外加的策略
第四節對規範性檔案的附帶審查
一、 規範性檔案的可訴性
二、 規章也可訴嗎?
第五節原告、被告和第三人
一、 原告
二、 被告
三、 第三人
第六節證據規則
一、 被告的舉證責任
二、 原告的舉證責任
三、 法院調取證據
第七節簡易程式
第八節民事爭議和行政爭議交叉的處理
第九節檢察機關的監督
第十節判決形式
第十一節保證判決執行的措施
第十二節基本判斷
主要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