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與腔內血管外科雜誌

血管與腔內血管外科雜誌

《血管與腔內血管外科雜誌》創刊於2015年,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管,中國醫學科學院主辦的期刊。

據2021年8月《血管與腔內血管外科雜誌》編輯部官網顯示,《血管與腔內血管外科雜誌》第二屆學術委員會和編輯委員會有學術委員21人、編輯委員67人。

據2021年8月29日中國知網顯示,《血管與腔內血管外科雜誌》共出版文獻量為917篇、總被下載次數為67215次、總被引次數為1978次;(2020版)複合影響因子為0.502、(2020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48。據2021年8月29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血管與腔內血管外科雜誌》共出版文獻量為852篇、被引量為2160次、下載量為31378次、基金論文量為173篇;2018年影響因子為0.99。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血管與腔內血管外科雜誌
  • 外文名:Journal of Vascular and Endovascular Surgery
  • 語種:中文
  • 類別:外科學
  • 主管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 主辦單位:中國醫學科學院
  • 編輯單位:《血管與腔內血管外科雜誌》編輯部
  • 創刊時間:2015年
  • 出版周期:雙月刊
  • 國內刊號:10-1346/R
  • 國際刊號:2096-0646
  • 現任主編:鄭月宏
  • 編輯部地址:北京東單三條9號
辦刊歷史,辦刊條件,欄目方向,人員編制,辦刊成果,出版發行,收錄情況,影響因子,文化傳統,辦刊定位,投稿須知,現任領導,

辦刊歷史

2015年,《血管與腔內血管外科雜誌》創刊;同年,《血管與腔內血管外科雜誌》創刊發布會在北京舉行並發布創刊號。
2016年,該刊以雙月刊形式發行。
2017年4月,該刊入選中國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二批認定學術期刊。
2020年12月,該刊入選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
2022年2月15日,《血管與腔內血管外科雜誌》CN刊號為CN10-1346/R被列入允許發布處方藥廣告的醫學、藥學專業刊物名單。

辦刊條件

欄目方向

  • 主要欄目
《血管與腔內血管外科雜誌》主要欄目專家論壇、論著、臨床研究、綜述、血管與影像、技術與方法、藥物研究、病例報告等。
  • 報導內容
《血管與腔內血管外科雜誌》報導血管外科、腔內血管外科、心血管外科及與血管外科交叉融合學科領域中具有導向性的臨床科研成果、基礎研究成果、診療經驗,以及對血管外科臨床有借鑑和指導作用的基礎理論研究。

人員編制

據2021年8月《血管與腔內血管外科雜誌》編輯部官網顯示,《血管與腔內血管外科雜誌》第二屆學術委員會和編輯委員會有學術委員會委員21人、編輯委員會委員67人。
《血管與腔內血管外科雜誌》 第二屆學術委員會和編輯委員會名單
職務
名單
學術委員會委員
陳翠菊、陳劍秋、董國祥、段志泉、黃連軍、蔣米爾、金星、金畢、金輝、李俊海、李鳴、梁發啟、劉長建、時德、吳慶華、楊博華、葉建榮、苑超、張柏根、張福先、張紀蔚
編輯委員會委員
畢偉、卞策、常光其、陳學明、陳躍鑫、陳泉、戴向晨、董紅霖、黨永康、丁明超、戈小虎、谷湧泉、郭連瑞、郭平凡、郭曙光、郭明金、龔昆梅、郝斌、胡何節、黃新天、黃建華、韓冰、鞠上、姜維良、祿韶英、劉暴、李光新、李曉強、李毅清、李擁軍、李選、李震、李肖、劉冰、陸清聲、陸信武、孟慶義、曲樂豐、覃曉、任補元、孫大軍、沈晨陽、唐小斌、湯敬東、王勁松、王海洋、吳丹明、吳學君、薛冠華、肖占祥、于振海、葉煒、袁時芳、翟水亭、張鴻坤、張嵐、張磊、張理、張健、張望德、章希煒、莊百溪、趙珺、趙渝、趙志青、周為民、鄒英華

辦刊成果

出版發行

據2021年8月29日中國知網顯示,《血管與腔內血管外科雜誌》共出版文獻量為917篇。
據2021年8月29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血管與腔內血管外科雜誌》共出版文獻量為852篇、基金論文量為173篇。

收錄情況

《血管與腔內血管外科雜誌》是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網路出版總庫收錄期刊,被中國知網、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等收錄。

影響因子

據2021年8月29日中國知網顯示,《血管與腔內血管外科雜誌》總被下載次數為67215次、總被引次數為1978次;(2020版)複合影響因子為0.502、(2020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48。
據2021年8月29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血管與腔內血管外科雜誌》被引量為2160次、下載量為31378次;據2018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顯示,該刊影響因子為0.99,在全部統計源期刊(6718種)中排第1713名。

文化傳統

辦刊定位

《血管與腔內血管外科雜誌》的創辦和出版標誌著中國血管外科與腔內血管外科事業在中國國家大政方針指引下,正朝著專業、規範、創新的方向蓬勃發展。

投稿須知

1、文稿應具有科學性、新穎性和實用性,要求數據可靠、觀點明確、文字簡練。
2、投稿須語句通順,重點突出,層次清楚。綜述、論著、講座一般不超過5000字,短篇報告1500字以內,請注意配圖比例,儘量不要超過2幅圖/千字。論著需附結構式中、英文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結果、結論。英文摘要尚應包括英文文題、作者姓名(漢語拼音)、單位名稱、所在城市,並附英文關鍵字。關鍵字宜選自《MeSH詞表》和《中醫中藥主題詞表》,主要的自由詞和未被詞表收錄的新學科、新技術中的重要術語,也可作為關鍵字標出。
3、文中計量單位必須使用中國國家法定計量單位。
4、統計符號須按中國國家標準《統計學名詞及符號》的規定書寫。
5、縮略詞使用要符合規範,文中首次出現時要標明中文全稱(英文全稱,縮略詞)。
6.、參考文獻限作者親自閱讀已發表的近五年主要文獻。按文內引用先後順序列於文末,並在文內引用處右上角以[ ]號(角注)註明序號。參考文獻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3名,後加“,等”。寫法如下:①期刊:序號.作者(. 西文作者姓在前,名縮寫在後)文題.刊名,年份,卷(期):起頁-止頁;②專著與圖書:序號.作者.書名.版次(第一版略),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頁-止頁;③譯文:先列原文作者,再寫題目或書名,後列譯者姓名,其後項目同期刊、專著順序。
7、作者姓名居題目下方,中國作者姓名的拼音採用姓前名後。姓氏字母均大寫,名字首字母大寫,雙名連寫,姓氏與名均不縮寫。基金項目置於第1 頁底部腳註處第1行,第2行標通信作者有關信息,通信作者只列一位。文章應標明所有作者的工作單位全稱和所在省、市名及郵政編碼。單位名稱與省市名稱之間應以逗號“,”分隔。

現任領導

職務
名單
終身名譽主編
汪忠鎬
名譽主編
劉昌偉
主編
鄭月宏
副主編
陳忠、符偉國、郭偉、景在平、劉鵬、舒暢、辛世傑、張小明、趙紀春
學術委員會主任
管珩、王玉琦、王深明
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劉暴、戴向晨、于振海
編輯部主任
穆紅
編輯部副主任
陳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