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血礪忠誠
- 作品別名:血礪忠誠:追尋冀魯邊區抗日根據地
- 作者:高艷國、趙方新
- 文學體裁:報告文學
- 字數:48萬字
- 首版時間:2019年1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品鑑賞,作品影響,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作品圍繞冀魯邊區抗日根據地的建立、發展、合併展開敘事,敘寫了共產黨領導根據地軍民在艱苦卓絕的條件下同日偽展開殊死鬥爭的過程,塑造了蕭華、周貫五、王卓如、牟宜之、馬振華、楊靖遠、龍書金、杜步舟、黃驊、崔蘭仙、余志遠、武大風、常大娘等血肉豐滿的英雄群像。
作品目錄
上部 神州哪許陸沉了 | 中部 欲憑赤手正乾坤 | 下部 江河總不向西流 |
---|---|---|
第一章 挺縱進樂陵 第二章 冀魯邊前傳 第三章 驚雷動華北 第四章 縱橫苦征戰 第五章 揮斥博弈忙 第六章 鳴鏑聲聲急 | 第七章 何以挽狂瀾 第八章 打通天塹路 第九章 我血薦軒轅 第十章 霜天斗曉月 | 第十一章 怒濤撼渤海 |
作品鑑賞
主題思想
該作品旗幟鮮明地表現毛澤東人民戰爭思想的創新精神和偉大的意義。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中,從國際形勢格局到中國現狀深刻分析中國抗日戰爭的時局和態勢,明確指出,在綜合國力處於劣勢,敵強我弱的條件下,要打敗日本侵略者,取得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唯一的選擇就是持久戰,堅持長期抗戰。就是要把兩國兩軍的戰爭,轉化成抗擊外來侵略的民族解放戰爭,轉化成人民持久的戰爭。到敵人後方去,建立鞏固的敵後根據地,建立民主政權,發動民眾,堅持游擊戰爭,是中國共產黨按照毛澤東人民戰爭的思想,領導中國人民進行偉大的抗日戰爭的偉大英明戰略決策,也是毛澤東人民戰爭思想的成功實踐,體現了理論思想的先進性和創新性,體現了偉大抗戰精神的實質。後來的歷史證明,這一決策是中國人民取得抗戰勝利和民族解放戰爭勝利的根本保證,也是唯一正確的,能夠讓人民從戰爭苦難里走向勝利的思想決策。該作品正是從這樣的思想精神高度上,真實表現冀魯邊區抗日根據地建立的曲折過程和歷史作用,真實反映根據地軍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堅持敵後游擊戰爭,取得抗戰勝利的歷史進程,突出了依靠人民的力量,打敗侵略者的思想。該作品對毛澤東思想特別是人民戰爭的思想學習和理解都是比較深刻到位的,所以能夠深刻地揭示建立冀魯邊區抗日根據地的意義。
該作品謳歌偉大悲壯的抗戰精神,表現必勝的堅強意志,突出了根據地人民的偉大力量和共產黨人的“忠誠”的獻身精神。事實上,要在敵後建立根據地,困難是難以想像的。敵偽的圍剿、頑軍的封鎖,當地各種力量的較量以及物資的嚴重短缺,環境的惡劣兇險等,都是致命的危險。冀魯邊區抗日根據地是插在敵人心臟的一把尖刀,戰略位置非常重要,考驗也特別嚴峻。蕭華率領挺進部隊從山區進到大平原,在強敵的封鎖包圍中,沒有戰略縱深,也沒有補給線,要站住腳,打開局面,還要能打勝仗,在一般人看來,幾乎不可能,也不可想像。但是,共產黨人就是在這種不可能的情況下克服艱難險阻,創造了戰勝強敵的奇蹟。方法就是發動民眾參與戰爭,支持戰爭,把抗日戰爭變為人民自己求解放謀幸福的戰爭。有了人民的精神支持和物資支持,部隊才站得住腳,人民政權才得以建立,游擊戰爭才能開展,根據地才能生存和鞏固。該作品寫冀魯邊區建立過程的幾起幾伏,著重揭示了根據地與人民的血肉聯繫,堅持了人民創造歷史的觀點,是一種先進思想的體現。
作品影響
獲獎記錄
2021年10月,《血礪忠誠》獲第五屆泰山文藝獎(文學創作獎)。
出版信息
書名 | 出版時間 | 出版社 | ISBN |
---|---|---|---|
《血礪忠誠》 | 2019年1月 | 青島出版社 | 978-7-5552-7913-6 |
作者簡介
高艷國,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山東省文學院原副院長、山東文學社原副社長,著有詩歌《無人的夏夜》,散文詩《今夜無眠》,散文集《昨夜的燈光》等。
趙方新,1970年生,山東省齊河縣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山東省作家協會報告文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現就職于山東省齊河縣文聯。著有長篇報告文學《浴火鄉村》《中國農民書》《中國老兵安魂曲》《血礪忠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