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流漂杵

血流漂杵

血流漂杵:發音 xuè liú piāo chǔ。

解釋: 杵,搗物的棒槌。這裡杵是指古代戰車上所用的一種長桿兵器。血流成河,長桿兵器都漂了起來。形容戰死的人很多。也泛指流血很多。用法作謂語、賓語、定語;指戰爭殘酷。

近義詞: 血流成河、血雨腥風。

相反詞: 兵不血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血流漂杵
  • 拼音:xuè liú piāo chǔ
  • 近義詞:血流成河、血雨腥風
  • 相反詞: 兵不血刃
典源,示例,成語故事,

典源

《尚書》卷十一〈周書·武成〉~60~
惟一月壬辰,旁死魄,越翼日癸巳,王朝步自周,於徵伐商。厥四月哉生明,王來自商至於豐。乃偃武修文。歸馬於華山之陽,放牛於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丁未,祀於周廟,邦甸、侯、衛,駿奔走,執豆籩。越三日庚戌,柴望大告武成。既生魄,庶邦冢君,暨百工,受命於周。王若曰:「嗚呼!群後,惟先王建邦啟土。公劉克篤前烈,至於大王,肇基王跡,王季其勤王家。我文考文王,克成厥勛,誕膺天命,以撫方夏。大邦畏其力,小邦懷其德。惟九年,大統未集。予小子其承厥志。厎商之罪,告於皇天后土,所過名山大川。曰:『惟有道曾孫周王發,將有大正於商。』今商王受無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為天下逋逃主,萃淵藪。予小子既獲仁人,敢只承上帝,以遏亂略。華夏蠻貊,罔不率俾,恭天成命。肆予東徵,綏厥士女。惟其士女,篚厥玄黃,昭我周王。天休震動,用附我大邑周。惟爾有神,尚克相予,以濟兆民,無作神羞。」既戊午,師逾孟津,癸亥,陳於商郊,俟天休命。甲子昧爽,受率其旅若林,會於牧野。罔有敵於我師,前徒倒戈,攻於後以北,血流漂杵。一戎衣,天下大定。乃反商政,政由舊。釋箕子囚,封比干墓,式商容閭。散鹿台之財,發鉅橋之粟。大賚於四海,而萬姓悅服。列爵惟五,分土惟三。建官惟賢,位事惟能。重民五教。惟食喪祭。惇信明義,崇德報功,垂拱而天下。

示例

漢·賈誼《益攘》 :“炎帝無道,黃帝伐之,涿鹿之野,血流漂杵。”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一回:“ 若崩厥角齊稽首,血流漂杵脂如泉。”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九回:“差役便把他按倒在地,褪下褲子,當街打了五十小板子……當時把他打得血流漂杵。”

成語故事

《尚書·武成》中記載周武王討伐商紂王,在朝歌附近的牧野進行一場惡戰,殺得天昏地暗,血流漂杵。孟子認為這樣描寫誇張過度,武王的軍隊是仁義之師,不會濫殺無辜,紂王殘暴,士兵會紛紛起義,不會有這樣激烈的戰鬥。
【成語故事】
公元前11世紀(具體年代目前尚無定論,夏商周斷代工程認為是前1046年),周部落首領姬發(就是後來的周武王)趁商朝軍隊征伐東夷後防空虛之機,率兵討伐商王帝辛,很多小的諸侯國紛紛回響,聯盟大軍在孟津會師之後繼續東進。伐紂大軍一路勢如破竹,接連攻克一座又一座商朝城池,來到距商朝都城朝歌只有七十里的牧野。聯軍在這裡召開了誓師大會,列舉了帝辛的種種罪狀,號召全體將士齊心協力,推翻帝辛的殘暴統治。
山雨欲來之時,帝辛卻還在朝歌城摘星樓上和寵妃飲酒取樂。相傳,帝辛晚年,貪圖享樂,不問國事,任由幾個奸佞小人把持朝政,欺下瞞上,迫害忠良。這時忽然聽到周軍進攻的訊息,帝辛一時之間慌了手腳,那些平日裡只知道溜須拍馬禍國殃民的無恥之輩,此時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帝辛冷靜下來,才想起來自己的主力部隊還在東夷前線,雖然捷報早就傳回來了,但是大軍調動絕非一日之功。遠水解不了近渴,匆忙之間帝辛想到了多年來的戰俘和奴隸,他馬上下令,將這些人編為軍隊,開赴牧野戰場。
牧野之戰拉開了大幕。改朝換代總得有幾場關鍵戰役,而牧野之戰是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改朝換代的第一戰,它的結果影響了整箇中國歷史的走向。
據《史記》記載,周軍有戎車三百乘,虎賁三千人,甲士四萬五千人,“諸侯兵會者車四千乘”,周軍加上其他方國的軍隊,總兵力估計不會超過十萬。而被帝辛驅趕到牧野前線的商軍有七十萬(一說十七萬)。無論如何,僅就軍隊人數比較,顯然是帝辛占上風。然而致命的一點是,帝辛的部隊主要由其他方國的戰俘和老年奴隸組成,軍心渙散,戰鬥力很差,他們甚至還盼著周軍趕快來解放他們。這樣一來,勝負的天平就發生了傾斜。
果然,等兩軍衝鋒的號角一想起來,以周軍為首的部落聯軍精神抖擻,如虎入羊群般殺入商軍陣中。而商軍士兵本來心中就不情願,到了生死關頭,更不會去為帝辛賣命,紛紛倒轉矛頭,反戈一擊,沖向商軍的大部隊。一場混戰開始了,很多人尚在猶豫之中,已作了周軍刀下之鬼;更多人在大部隊的衝擊踐踏之下丟了性命。結果商軍大敗,屍橫遍野,血流成河。據《逸周書·世俘》記載,武王伐紂,共擊斃商軍和商的屬國軍隊約十八萬人,生俘三十三萬人。雖然用 “血流漂杵”來形容有些誇張,但當時的慘烈血腥景象也由此可見一斑。
帝辛逃回朝歌,知道大勢已去,末日不遠,就蹈火自焚了。商朝就此滅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