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蟲病與鄱陽湖區生態環境變遷:1900~2010》是2015年09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萬振凡、萬心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血吸蟲病與鄱陽湖區生態環境變遷:1900~2010(中國社會轉型研究書系)
- 作者:萬振凡、萬心
- 譯者:喻苗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年09月 (1版1次)
- 頁數:258 頁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16161531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萬振凡、萬心編*的《血吸蟲病與鄱陽湖區生態環境變遷--1900-2010》以鄱陽湖區域民國以來由血吸蟲病導致的環境變遷為出發點,把蟲與人的關係置於民國以來鄱陽湖區域特定的自然環境和地域社會的場景之中,通過對本區域近一個世紀血吸蟲、人與環境彼此輪動的細緻展現,以考察人、蟲關係的演變以及由此帶來的區域生態環境變遷。基本按時間順序,沿著“環境滋生蟲”、“蟲以環境為媒介危害人”、“人通過改變環境防治蟲”的思路,圍繞由血吸蟲、人和鄱陽湖區自然環境所組成的“生態圈”而展開研究,著力剖析這個“生態圈”變遷的“機制”和規律,總結其經驗教訓,旨在為當代保護鄱陽湖自然環境和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提供思路和借鑑。
圖書目錄
緒論
一 本課題國內外研究現狀述評及研究意義
二 研究內容和思路
三 本課題研究的重點與難點
四 主要觀點
五 資料來源
第一章 蟲-人-環境構成的“生態系統”
第一節 血吸蟲的生命周期及其對生態環境的需求
一 血吸蟲及其生命周期
二 血吸蟲的“終宿主”:人或哺乳動物
三 血吸蟲的“中間宿主”:釘螺
四 血吸蟲病的傳播媒介——疫水
五 血吸蟲及其宿主對環境要素的基本要求
第二節 鄱陽湖地區的生態環境與血吸蟲病流行
一 鄱陽湖地區傳染源廣譜、釘螺密度高
二 鄱陽湖區疫水分布廣泛、血吸蟲生存環境適宜
三 湖區的生產、生活方式為血吸蟲病傳播提供了必要條件
第三節 鄱陽湖區血吸蟲“生態系統”
一 血吸蟲“生態系統”的結構要素及其相互關係
二 人-蟲博弈與鄱陽湖區域生態環境變遷
第二章 民國以前湖區“生態系統”基本平衡和穩定
第一節 蟲對人類造成的危害不大
一 鄱陽湖區關於血吸蟲病的史料記錄
二 民國以前鄱陽湖區血吸蟲病對人類的危害不大
第二節 人對蟲認識無知、防治無策
一 普通民眾對“血吸蟲病”缺乏認識,防治“瘟神”的主要措施是求神拜佛
二 傳統中醫對“血吸蟲病”處於“無知”狀態,對“瘟神”無可奈何
三 生產力水平還不足以對血吸蟲和環境造成過大影響
第三節 環境變化未受蟲、人關係影響,基本按自身規律演化
一 民眾趨向在鄱陽湖區定居生活,而不是逃避
二 人類在湖區與水爭田,通過興修圩堤改善了湖區的生態環境
三 人們熱衷於在鄱陽湖的草洲和漁場上求生活對草洲和捕魚場所的爭奪愈演愈烈
四 鄱陽湖地區生態演變,基本上是按自身規律進行,與蟲、人關係無關聯
第三章 民國鄱陽湖區血吸蟲病流行及其對生態環境的破壞
第一節 民國鄱陽湖地區血吸蟲病流行因素
一 洪災因素
二 戰爭因素
三 人口流動因素
四 人類對鄱陽湖開發利用
第二節 民國鄱陽湖地區血吸蟲病嚴重流行
一 深刻的疫情記憶
二 流行範圍廣泛
三 流行程度嚴重
第三節 民國鄱陽湖地區血吸蟲病流行對生態的破壞
……
第四章 民國血吸蟲病流行時期鄱陽湖疫區社會生態
第五章 20世紀50-70年代“環改血防”與湖區環境變遷
第六章 20世紀80-90年代疫情回升、防治與環境變遷
第七章 21世紀初血防與湖區生態環境變遷
第八章 新世紀湖區血防面臨新的環境問題
第九章 歷史的經驗、教訓與未來戰略
作者簡介
萬振凡,男,1962年生,江西省餘干縣人,史學博士。現為江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院長。主要從事中國近現代史研究。著有《近代江西農村經濟研究》(1998);《近代江西社會轉型研究》(2001);《“彈性結構”與傳統鄉村社會變遷研究》(2009);《蘇區革命與農村社會變遷》(2010)等。在《光明日報》《中國社會經濟史》《史學月刊》《中國農史》等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50餘篇,獲省部級科研成果獎二等獎二項,三等獎三項。
萬心,女,1986年生,江西省南昌市人。2010年考入江西師範大學歷史系,獲得碩士學位。現為上海師範大學人文學院在讀博士生,主要從事中國近現代史研究。在《江西財經大學學報》《江西師範大學學報》《農業考古》等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