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門武術

蠶門武術,中國重慶市江津區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重慶市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基本介紹

  • 項目名稱:蠶門武術
  • 主題詞:傳統體育,武術
  • 認證級別:省級
  • 項目分類: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
  • 起源時間:清代
  • 認證時間:2014年
  • 認證批次:第四批
  • 申報地區或單位:中國重慶市江津區
  • 所屬國家:中國
簡介,歷史淵源,基本內容,基本特徵,瀕危狀況,

簡介

蠶門武術始創於清代,長期在江津鐘氏家族內傳承,是一種世間稀有的象形拳。它通過觀察蠶的生長、習性、動作姿態,結合人體各部生理機能,集養生和實戰為一體,距今歷史約300年。其中,蠶門武術中的蠶門四仿,是模仿春蠶的生活習性和吐絲動作編創的一套拳術,主要針對臉、頸、腹、腰的動作較多,這套拳特別適合現代白領練習。可見,蠶門武術具有一定文化內涵、歷史沿革和實用性。

歷史淵源

明末清初,明朝武將胡玉春隱居於福建山區,靠養蠶為生,在養蠶過程中,他通過觀察蠶的成長變化、生活習性、動作姿態,結合人體各部位的生理機能及自己一身所學,融會百家之長創悟了集養生與實戰為一體的武術拳種——蠶絲拳。清康熙年間,胡玉春的徒弟鐘徽台將蠶絲拳帶到了重慶江津。鐘徽台將蠶絲拳引入江津後,最開始只在鐘氏家族內部傳承,用於強身自衛、保家護院。在江津,蠶絲拳一直靠口傳心授,祖輩代代傳承下來,外人知之甚少。直到鐘徽台的第四代傳人鐘騰龍才將蠶門武術推向外界,30歲時,鐘騰龍覺得家傳武學不夠完善,便雲遊四海,拜訪名師。幾年後鐘騰龍回到家鄉,潛心研究,使本門套路、技擊、內家心法及相關的器械、正骨醫藥結合得更加完善。當時鐘騰龍武功高強、醫道精湛,經常扶弱鋤強,鄉里鄉外廣為人知,蠶絲拳的名聲也逐漸流傳開來。鐘騰龍成名之後決定將自己完善的蠶絲拳更名為“蠶門武術”,由此開創了一個拳種。

基本內容

蠶門武術為世間古老而稀有的象形拳術,距今已有300餘年歷史,分硬架、軟架,習練此拳用意不用力,隨心所欲,順其自然,沉肩墜肘,氣沉丹田。行拳時腳踏丁八步,如蠶之吐絲連綿不斷,前後相隨,上下相連左右相濟,以窩身側扁樁為主,高中低樁並用,架勢緊湊。出招不現影,專攻胸三角等要害,力求一招制敵。

基本特徵

蠶門武術拳套路簡潔,動作有些難看,出手也比較兇狠。蠶門武術的拜師儀式一直都保留著傳統的規矩,徒弟不僅要給師父敬茶,行三拜九叩之禮,還必須與師父簽訂入門官書。所謂入門官書,就是類似現在的一種契約,簽了這份契約就必須遵守蠶門武術的門規和戒言。

瀕危狀況

蠶門武術拳套路簡潔,動作有些難看,出手也比較兇狠,在行拳練功時常違背一般武術原理,一向被同道視為旁門。加上先祖輩保守,長期在家族內部一脈單傳,所以時至今日未能得到更好的普及和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