蠍子七

蠍子七

蠍子七,中藥名。為蓼科植物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um L.、圓穗蓼Polygonum macrophyllum D. Don、太白蓼Polygonum taipaishanense Kung的根莖。珠芽蓼分布於東北、華北、西北、西南及湖北等地;圓穗蓼分布於西南及陝西、甘肅、青海、湖北等地;太白蓼分布於陝西。具有清熱解毒,止血,活血之功效。常用於咽喉腫痛,乳蛾,癰瘡腫毒,濕熱泄瀉,痢疾,赤白帶下,吐血,衄血,崩漏,腸風下血,外傷出血,跌打損傷,腰痛,關節疼痛。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蠍子七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植物綱
  • :蓼目
  • :蓼科
  • :蓼屬
  • :珠芽蓼、圓穗蓼、太白蓼
  • 採收時間:秋季
  • 用量:內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
別名,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藥材性狀,相關論述,藥理作用,

別名

石風丹、紅蠍子七、硃砂七、硃砂參、狼巴子、草河車、染布子、紅粉、猴子七、野高粱、猴娃子、紅三七、然波、山高粱、剪刀七、轉珠蓮、白粉、紫蓼、白蠍子七、土蜂子、蜂子帽、草血竭、弓腰老、拳參。

入藥部位

根莖。

性味

味苦、澀,性涼。

歸經

歸脾、胃、大腸經。

功效

清熱解毒,止血,活血。

主治

用於咽喉腫痛,乳蛾,癰瘡腫毒,濕熱泄瀉,痢疾,赤白帶下,吐血,衄血,崩漏,腸風下血,外傷出血,跌打損傷,腰痛,關節疼痛。

相關配伍

1、治喉痛,扁桃體炎:草河車9g,蒲公英15g。煎服。
2、治癰疽癤疔,淋巴管炎:草河車12g,地丁15g。煎服或(草河車)用醋磨汁外敷。(1-2方出自《青海常用中草藥手冊》)
3、治癰腫,無名腫毒:蠍子七9g,楤木根皮15g,細辛6g。共研細粉,水調敷。(《秦嶺巴山天然藥物志》)
4、治痢疾:蠍子七6-12g。開水煎服,加紅、白糖適量。(《陝西中草藥》)
5、治腸炎,痢疾:珠芽蓼、蒲公英各9g,委陵菜6g。水煎服。(《陝甘寧青中草藥選》)
6、治崩漏:蠍子七、鹿銜草各9g,金絲帶、太羌活、獅子七各6g。水煎服。(《陝西中草藥》)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或浸酒。外用:適量,研末撒或調敷;或磨汁塗;或鮮品搗敷。

採集加工

秋季採挖其根莖,除去鬚根及雜質,洗淨,晾乾,切片備用。

形態特徵

珠芽蓼: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粗壯,彎曲,黑褐色,直徑1-2厘米。莖直立,高15-60厘米,不分枝,通常2-4條自根狀莖發出。基生葉長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長3-10厘米,寬0.5-3厘米,頂端尖或漸尖,基部圓形、近心形或楔形,兩面無毛,邊緣脈端增厚。外卷,具長葉柄;莖生葉較小披針形,近無柄;托葉鞘筒狀,膜質,下部綠色,上部褐色,偏斜,開裂,無緣毛。總狀花序呈穗狀,頂生,緊密,下部生珠芽;苞片卵形,膜質,每苞內具1-2花;花梗細弱;花被5深裂,白色或淡紅色。花被片橢圓形,長2-3毫米;雄蕊8, 花絲不等長;花柱3, 下部合生,柱頭頭狀。瘦果卵形,具3棱,深褐色,有光澤,長約2毫米,包於宿存花被內。花期5-7月,果期7-9月。
圓穗蓼: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粗壯,彎曲,直徑1-2厘米。莖直立,高8-30厘米,不分枝,2-3條自根狀莖發出。基生葉長圓形或披針形,長3-11厘米,寬1-3厘米,頂端急尖,基部近心形,上面綠色,下面灰綠色,有時疏生柔毛,邊緣葉脈增厚,外卷;葉柄長3-8厘米;莖生葉較小狹披針形或線形,葉柄短或近無柄;托葉鞘筒狀,膜質,下部綠色,上部褐色,頂端偏斜,開裂,無緣毛。總狀花序呈短穗狀,頂生,長1.5-2.5厘米,直徑1-1.5厘米;苞片膜質,卵形,頂端漸尖,長3-4毫米,每苞內具2-3花;花梗細弱,比苞片長;花被5深裂,淡紅色或白色,花被片橢圓形,長2.5-3毫米;雄蕊8, 比花被長,花葯黑紫色;花柱3, 基部合生,柱頭頭狀。瘦果卵形,具3棱,長2.5-3毫米,黃褐色,有光澤,包於宿存花被內。花期7-8月,果期9-10月。
太白蓼:又名大紅粉。與上兩種的主要區別為:葉片卵狀披針形或線狀長圓形,長8-20cm,寬2-3.3cm,先端漸尖或鈍頭,基部截形或近圓形,葉柄上部有狹翅。

生長環境

珠芽蓼:生於林中草地或高山草原上。分布於東北、華北、西北、西南及湖北等地。
圓穗蓼:生於山坡草地、山頂草甸。分布於西南及陝西、甘肅、青海、湖北等地。
太白蓼:生於高山草坡。分布於陝西。

藥材性狀

(1)珠芽蓼:根莖呈團塊狀或不規則的扁圓柱形,有時一端圓鈍,較粗,一端較細,彎曲如蝦狀,長2-9cm,直徑0.6-1.5cm。表面棕黑色或黑褐色,密具環節。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近平坦,灰棕色呈淺棕紫色,皮部約占斷面1/4-1/3,維管束小點15-30個,排列成環狀。氣微,味苦、澀。
(2)圓穗蓼:根莖扁圓柱形,長3-7cm,直徑0.8-2.5cm。表面棕褐色至暗褐色,有細密環紋,頂端常有莖痕及葉柄殘跡;下面具有眾多細根或細根痕,上面有葉柄殘跡。質堅硬,不易折斷,折斷面不平坦,粉紅色至紫紅色,皮部約占斷面的1/6-1/5,近皮部有黃白色維管束小點27-40個,斷續排列成環狀。氣微,味澀、微苦。

相關論述

1、《甘肅中草藥手冊》:“止血。治外傷出血。”
2、《青海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解毒,活血消腫止血。”
3、《陝西中草藥》:“收斂,止血,止帶。”“主治痢疾,腹瀉,腸風下血,崩漏,白帶,吐血,外傷出血。”

藥理作用

1、抗菌作用;
2、抗病毒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