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毒配基納米製劑抗腦膠質瘤作用及機制的研究》是依託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由翁琰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蟾毒配基納米製劑抗腦膠質瘤作用及機制的研究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翁琰
- 依託單位: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腦腫瘤中膠質瘤發病率最高,但藥物治療效果差強人意,很大原因是由於能殺傷膠質瘤細胞的藥物很難同時具有穿過血腦屏障的能力。蟾酥及其製劑治療腫瘤歷史悠久,但鮮有研究報導其對腦膠質瘤的作用。前期研究發現蟾毒配基易透過血腦屏障,對腦膠質瘤U87-MG細胞有很強的細胞毒性,製備成納米製劑(BU-NP)後,腦靶向性以及對U87-MG細胞的生長抑制作用更強。此外,還發現蟾毒配基可增高細胞內ROS含量。基於此,本課題採用腦膠質瘤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核磁共振成像、透射電鏡、免疫組化技術,研究BU-NP體內抑制腦膠質瘤生長的作用;採用免疫螢光、雷射共聚焦掃描、流式細胞術、免疫印跡、免疫電鏡方法研究BU-NP增高ROS激活JNK誘導的U87-MG細胞死亡方式及具體的分子機制。完成本課題對蟾毒配基這一傳統的天然藥用成分抗膠質瘤的作用和機制會有一個新的突破,同時為將BU-NP開發成治療膠質瘤的新型藥物奠定理論基礎。
結題摘要
腦腫瘤中膠質瘤發病率最高,但藥物治療效果差強人意,很大原因是由於能殺傷膠質瘤細胞的藥物很難同時具有穿過血腦屏障的能力。蟾酥及其製劑治療腫瘤歷史悠久,但鮮有研究報導其對腦膠質瘤的作用。前期研究發現蟾毒配基易透過血腦屏障,對腦膠質瘤U87-MG細胞有很強的細胞毒性,製備成納米製劑(BU-NP)後,腦靶向性以及對U87-MG細胞的生長抑制作用更強。此外,還發現蟾毒配基可增高細胞內ROS含量。基於此,本課題繼續深入研究,採用腦膠質瘤細胞裸鼠原位移植動物模型以及U87-MG細胞分別進行BU-NP的體內外抑瘤實驗及機制研究,結果表明:BU-NP在體內外均呈劑量依賴性抑制腦膠質瘤生長,並且等劑量的BU-NP比游離蟾毒配基(BU-S)作用更強;腦膠質瘤組織及細胞中ROS的含量、p-JNK蛋白以及與凋亡自噬相關的蛋白(cleaved-caspase-3、cleaved-caspase-9、LC3-II和Beclin-1)的表達均隨BU-NP給藥劑量的增加而增加,表明BU-NP是通過誘導細胞凋亡和過度自噬兩種方式共同殺傷腦膠質瘤細胞的,且在殺死細胞過程中JNK被激活並伴隨有ROS產生;抗氧化劑預先處理U87-MG細胞後,可同時降低BU-NP誘導的p-JNK表達及ROS產生,而JNK抑制劑只能降低BU-NP誘導的p-JNK表達,而對ROS含量變化沒有影響,表明在BU-NP誘導的細胞死亡過程中ROS是JNK的上游,BU-NP是通過先增加ROS然後激活JNK誘導細胞死亡的。本課題證明了蟾毒配基納米製劑體內外抑制腦膠質瘤生長的作用並且闡明了其作用機制,使我們對蟾毒配基這一傳統的天然藥用成分抗腦膠質瘤的作用和機制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為將BU-NP開發成治療膠質瘤的新型藥物奠定理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