蟲坪塬周代車馬坑

蟲坪塬周代車馬坑

蟲坪塬墓地位於陝西省延安市宜川縣,處於縣城西南10公里的丹州鎮蟲坪塬村,東距黃河約30公里。墓地分布在兩條沖溝間的狹長黃土塬上,地勢由西北向東南緩傾,面積約14萬平方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蟲坪塬周代車馬坑
  • 出土地點:陝西省延安市宜川縣丹州鎮蟲坪塬村
  • 所屬年代:兩周

根據墓葬分布及地勢情況,可將墓地劃分為北、中、南三區。本年度的發掘工作主要在北區進行,共清理墓葬23座、車馬坑1座、灰坑(溝)遺蹟5處。出土有銅器、玉器、陶器、泥質明器(略經烘烤未燒結)、貝、瑪瑙、石器等多類。
蟲坪塬周代車馬坑
墓地範圍內地層堆積簡單,耕土層和擾土層下即為生土。所有遺蹟均開口於近代擾土層下,距地表深約0.8~1.0米,直接打破生土。墓葬均為長方形豎穴土坑狀。墓室一般口小底大,棺槨外有熟土二層台,其中一座有生土二層台且有殉葬動物的腰坑。葬具木質,分為一槨一棺和一棺兩種。墓主頭多數朝東、少數朝北,多為仰身直肢。
墓葬的隨葬品數量和類別差別較大。規模最大的M17,棺槨內隨葬品雖被盜掘一空,但二層台上仍有大量的銅魚、銅鈴、石墜等飾件。小型墓多數“薄葬”,只隨葬諸如玉玦之類的小飾件和泥質明器,個別小墓出土陶器或銅戈、銅削(刀)等。此外,大多墓葬內發現有幼年羊或豬的前肢骨骼,一座墓葬內有一個個體或多個個體。
M17是本次發掘中規模最大的一座。墓口長4.1,寬2.7,墓底距開口深7米,方向為105°。墓壁豎直規整,壁面較光。墓室雖遭盜擾,一槨一棺的葬具結構仍清晰可辨。墓坑填土為黃褐色花土,經過夯打,堆積緻密。
在槨室棚木之上約0.9米的高度處,發現用於懸掛銅魚、石墜等槨外飾件的“日”字形木質框架,可能是有學者認為的“池”的遺蹟。該框架由表面髹朱漆的方木組成,東北角處還發現一處豎置的木柱痕跡,起支撐作用。木質框架下散落著大量魚狀銅飾件、不規則菱形石墜飾及少數銅鈴和銅片等。部分銅魚頭部穿孔上還殘留有用於系掛的繩子,有的銅魚表面浸染有紅黑相間織物花紋,表明木框或槨上覆有織物。棺槨內隨葬品被盜掘一空,墓主骨骸無存。
M43,墓口長3.2,寬1.68米,方向105°。墓壁外斜,墓底大於墓口。墓底長3.65,寬2.05米。墓底距墓口深3.0米。墓內填土為黃褐色花土。填土經過夯打,較緻密,可見直徑約6厘米中間凹陷的圓形夯窩,夯層不清。木質葬具已朽,但其結構仍清晰可辨,為一槨一棺。槨長2.62,寬1.2,高1.0米,槨底置有兩根墊木。隨葬器物有玉圭、玉玦、陶盆、陶盤各1件,及略經烘烤的泥質明器5件,包括鬲2、豆1、小壺1、罐1件等,還有動物前肢骨。 M48,本次發掘中規模最小的一座。墓口長2.1,寬僅0.75,墓底距墓口深1.6米,方向95°。墓內填土未經夯打。葬具為一棺,棺外有一周二層台,除東端較寬外,其餘三邊較窄。墓主頭向東,仰身,下肢微曲。在墓主頭旁和二層台上放置陶器5件,有鬲1、罐1、豆1、盆1、盂1件等。骨骸胸部位置有瑪瑙串珠2顆,頭骨兩側各有玉玦1件,腹部有海貝2枚。
蟲坪塬周代車馬坑
本年度最為重要的是車馬坑(K1)的發現,該坑為長方形豎穴,東西長7.1,南北寬3.0米,深2.7米,壁略直。方向110°。該車馬坑北距M17僅5米,綜合相關信息推測應是M17的祔葬。坑內埋設兩車,各有在駕的馬骨兩具。兩車前後縱向排列,馬首朝東,轅亦均東向,輿在西。
東邊(前)為一號車,規格較高,裝飾華麗,車輿與兩匹駕馬保存都較好。車身通體髹赭色漆,諸如伏兔和掩板等構件表面飾有朱漆繪夔龍紋;車衡縛軛上裝有青銅鑾鈴,車軸兩端裝有青銅轄軎。車輿前面及左右兩側箱板外側鑲有近方形玉片。
輈兩側駕馬除數量不少的絡飾和腹部配有裝飾銅片的皮革或麻布質地的韅帶外,還發現套於馬頭上的兩幅青銅馬胄。初步觀察,馬胄是由頂梁片、面側片、鼻側片綴合而成,銅片內壁先襯一層粗織麻布,其內再襯墊一個用竹篾狀編織成的有菱形孔格的籠狀物,用以保護馬面。
二號車居後(西),車輿和駕馬均無裝飾,規格較低,該車的兩匹駕馬被盜,擾破壞嚴重。
對車馬坑內的遺蹟進行了三維信息掃描,並對一號車的馬胄一併馬首採取石膏打包方式提取,以進入實驗室進行清理。同時對馬骨進行了DNA信息採樣,為分析馬的種屬及來源提供標本。
另外,在M17、車馬坑(K1)的北側和東側,還發現了可能是兆溝的遺蹟。北側的溝(H1)呈東西向,長近20,寬4.6,深1.5米。解剖清理髮現溝壁相對規整,溝底平整。溝內堆積較厚,遺物豐富,包含大量陶片和動物骨骼。東側的溝(H15)呈南北向,長約15,溝橫截面呈倒梯形,口寬3.5,底寬1.3,深3米,溝壁規整,遺物豐富。儘管目前還未發現兩溝道相連的跡象,但呈現著將M17及車馬坑(K1),與北側集中分布的一批小型墓隔離的情形。 在該墓地還發現諸如灰坑、灶坑等生活類遺蹟;採集到與墓內隨葬品時代特徵一致的陶片、石器等遺物。表明該在墓地區域內,存在有該時代的居址遺址。墓地和居住區同處一個區域或僅相鄰的聚落布局,可能是當時人群長期適應狹長塬面的結果。
蟲坪塬墓地位於陝北高原東南端,地處關中平原向陝北高原的過渡地帶,南距韓城梁帶村芮國墓地僅百餘公里;東與晉文化核心分布區隔黃河而望;處於三個區域的交匯地點,故此各文化間交流多有發生。
小型墓中少隨葬或不隨葬實用陶器、隨葬泥質明器和小件玉飾的做法,和梁帶村小型墓極為一致;中型墓M17的槨上置木質框架,上覆織物,下懸銅魚、石墜及銅鈴等飾件的做法,與梁帶村大、中型墓的情況類似。墓葬出土的陶鬲具有斜折沿、束頸有肩、錐狀足跟等特徵;陶盆寬平沿、折肩、淺腹。這些特徵和山西上馬墓地、米脂張坪兩周之際墓葬出土的陶器特徵十分接近,表明這些地域內的文化曾經發生過一定程度的交流。同時,鬲、罐、豆、盆的陶器組合也是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墓葬中最為常見的組合方式。初步認為蟲坪塬墓地的年代大致處於兩周之際或晚至春秋早期。
車馬坑在陝北高原首次發現,為兩周馬車的時空分布研究提供了新的考古材料。該坑一號車,結構完整,裝飾繁複,保存較好,其中的駕馬頭部的兩副青銅馬胄,更是研究古代駕馬防護裝具的重要實物資料。同時,也表明該坑所祔葬墓主身份地位高,以該墓為核心的墓地等級也高。
文獻記載,有商以降,陝北高原一直為北方遊牧或半遊牧半農耕民族的主要活動區。西周及春秋時期,狄是主要活動在包括宜川在內的陝西省東北區域的主要部族之一。蟲坪塬墓地從墓葬形制、埋葬習俗、隨葬品等方面觀察,屬於周文化系統且與晉文化有一定的關係,但是該墓地發現多例隨葬羊骨的現象,表明該墓地還可能與狄人有關。
蟲坪塬周代車馬坑
蟲坪塬周代車馬坑
這次考古發掘工作,填補了黃河西岸延安東部區域商周時期遺址的考古發掘空白,相關收穫為兩周時期的周文化、北方少數民族人群文化以及近鄰的晉文化等三者間的關係研究,為陝北高原南緣區域兩周時期考古學文化面貌的探討,提供了嶄新的材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