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光銅納米粒的發卡型DNA模板設計和套用

《螢光銅納米粒的發卡型DNA模板設計和套用》是依託復旦大學,由曹志娟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螢光銅納米粒的發卡型DNA模板設計和套用
  • 依託單位:復旦大學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曹志娟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相比於金、銀和鉑納米簇,螢光銅納米粒具有成本低、製備迅速、條件溫和等特點,已成為螢光納米材料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目前螢光銅納米粒製備採用的DNA模板集中在雙鏈模板和線性多聚脫氧胸苷(poly T)模板。我們最近研究發現:採用環部為poly T的發卡型DNA模板合成螢光銅納米粒,螢光信號大幅增強,呈現出poly T和雙鏈模板的疊加和增敏效應。本項目擬在此基礎上,設計和發展發卡型DNA新模板,並探討銅納米粒的螢光性能與模板序列的內在相關性,探究其形成機理,提高其穩定性,從而獲得性能優良的螢光銅納米材料。隨後,構建多種免標記、均相快速的螢光分析新技術,套用於生物小分子、核酸、酶及其抑制劑等目標分子檢測。該項目的成功實施將進一步豐富螢光銅納米粒的DNA模板類型,提高其螢光性能和闡釋納米粒形成機理,拓寬其套用範圍,大力促進螢光銅納米粒在分析領域的發展。

結題摘要

本課題以環部為多聚脫氧胸腺嘧啶核苷酸(poly-T)的發卡型DNA 作為模板,用以製備螢光銅納米粒。相比於相同長度的poly T和相同的雙鏈序列而言,螢光性能顯著升高。課題中詳細探討了模板的莖部、環部序列類型以及長度,以及其它試劑對於所形成的螢光銅納米粒的影響。在此基礎上,基於新模板形成螢光銅納米粒為檢測信號,構建了煙醯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胺基酸、核酸酶、miRNA和轉錄因子簡便快速的生物感測技術。隨後,利用核苷酸與酶的特異性作用,與介孔二氧化矽納米材料結合,構建了基於目標物刺激回響的化學發光檢測技術,用於疾病相關酶和食品中細菌污染監測技術,以及一種具有抗菌功能的多孔光熱膜用於水蒸發處理。不僅拓展了螢光銅納米粒的套用範圍,且開發了新的研究領域。圍繞本課題,發表論文3篇,《Talanta》,《Analytical and Bioanalytical Chemistry》和《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各1篇。另有2篇文章正在審稿中,申請專利1項。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