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熵變(融合熵變:跨國公司未來研發布局)

融合熵變

融合熵變:跨國公司未來研發布局一般指本詞條

《融合熵變》是2011年11月1日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佳師。該書主要講述了跨國企業融合創新、全球化布局的具體實踐。

基本介紹

  • 書名:融合熵變
  • 作者:李佳師
  • ISBN:9787111353317
  • 頁數:161
  • 定價:¥32.30
  •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1年11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媒體推薦,目錄,

內容簡介

《融合熵變:跨國公司未來研發布局》內容簡介:物聯網、雲計算正在替代“Wintel聯盟”,日益成為全球信息產業的關鍵字;戰略性新興產業正在替代“以市場換技術”,日益成為我國信息技術企業的願景。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發展工程,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已經列入“十二五”規劃。如何把握未來科技發展重點?如何構建未來科技研究方法?如何運營未來科技研究?幾位筆耕於電子信息產業20餘年的記者們,以對話微軟、IBM、英特爾、GE、索尼、村田、飛利浦等跨國企業研發負責人的形式,分享了跨國公司對未來5-10年科技發展方向的判斷,講述了跨國企業融合創新、全球化布局的具體實踐。如何在融合過程中熵變?如何在未來競爭中制勝?請看跨國公司未來的研發布局。

媒體推薦

創新再創新、變“製造”為“智造”、打造以智慧財產權(而非資源和勞力)為核心的經濟成長動力,將成為中國制勝未來的必由之路。在這一背景下,對擁有悠久創新歷史、完善創新機制的跨國企業研發體系的解讀和借鑑就顯得格外有意義。
——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亞太研發集團總裁張亞勤
美國善於技術的創新,日本善於在流程上做得更好。中國需要利用製造業規模把產業升級與轉型搞上去,需要從資本、體制機制、人才積澱上形成特色系統。
——微軟亞洲工程院院長、微軟亞太研發集團首席技術官張宏江
未來科技的重點應該圍繞兩個層面:創造更好的可持續發展的地球環境和改善人類生存狀態。在未來融合科技時代,IT將如水銀瀉地般無處不在,人們將不再有意識地區分任何技術或方案里的IT技術。
——IBM中國研究院院長、IBM大中華區首席技術官李實恭
GE的研發中心其實很像大學,有許多不同領域的技術,涵蓋不同門類的工業部門,包括機械、電子、材料、化工、化學等等都會融合在一起進行研究,很多項目都是由不同領域的專家共同來完成。
——通用電氣中國研發中心總裁陳向力
創新不僅意味著“新技術”,也意味著令人歡欣鼓舞的新套用、新商業模式或者創新型合作夥伴關係所帶來的獨特的客戶主張。如果找不到真正有意義的套用,一味爬技術樓梯將來可能是一個死胡同。
——飛利浦亞洲集團研究院首席技術官何達納

目錄

序言
創新、再創新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亞太研發集團總裁張亞勤
從融合到熵變中國電子報社常務副社長、中國計算機學會高級會員張建設
第一章 微軟數據密集型科學——訪微軟亞洲工程院院長、微軟亞太研發集團首席技術官張宏江
第一節 自我修復創新基因
一、當Wintel技術體系遇上網際網路
二、人類走進無處不在的數字信息網
三、微軟不僅僅屬於比爾·蓋茨
第二節 科技制高點充滿不確定性
一、未來競爭焦點在套用領域
二、在全球產業分工中找準位置
三、建立創新的生態系和價值觀
四、“領悟”用戶需求
第三節 數據密集型科學將改變社會
一、“雲端計算”
二、IT與各領域深度融合
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四點建議
第四節 發展新興產業要“領悟”未來
一、全球化、多維度、交叉性地布局研發體系
二、全面快速地提升工程化能力
三、開展交叉學科、複合學科、新興學科的教育
第二章 IBM融合科技——訪IBM中國研究院院長、IBM大中華區首席技術官李實恭
第一節 沒有天花板的公司邏輯
一、善於傾聽的智者
二、如何開啟下一個百年
第二節 科技讓生活更美好
一、未來科技的兩個命題
二、科技創新的負面效應
三、開放式創新
第三節 未來科技走向跨領域融合
一、IT消失於融合科技
二、未來技術的四個重點
三、智慧的物聯網
四、智慧城市、公共設施服務和物流
五、轉型成功需要領導力
第四節 大力發展“靜脈產業
第三章 英特爾開放式創新——訪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院長方之熙
第一節 信息技術走向深度融合
一、十字路口上的個人計算
二、產業鏈的垂直整合
第二節 “超摩爾定律”與互聯計算
一、IT不可替代
二、技術綜合集成度提高
三、互聯計算實現時空連線
第三節 嵌入式系統與產業整合
一、以嵌入式為重點
二、產業合作創造個性化
第四節 物聯感知與技術轉型
一、感知技術的三個關鍵
二、技術轉型的四個要件
三、企業研究院的四個命題
第五節 企業研究院姓“商”不姓“學”
……
第四章 通用電氣科研管理體系
第五章 索尼“去製造化”轉型
第六章 村田製作所縱向集成研發
第七章 飛利浦告別“電子”印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