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戀花·碧玉高樓臨水住

《蝶戀花·碧玉高樓臨水住》是北宋詞人晏幾道的作品。此詞代一男子立言,描寫他對一女子的思念之情。來也匆匆,去也匆匆,他和那位女子的相會是偶然的,短暫的。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蝶戀花·碧玉高樓臨水住》
  • 作者:晏幾道
  • 創作年代:北宋
  • 作品出處:《小山詞》
  • 文學體裁:詞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蝶戀花
碧玉高樓臨水住。紅杏開時,花底曾相遇。一曲陽春春已暮[1]。曉鶯聲斷朝雲去。
遠水來從樓下路。過盡流波,未得魚中素[2]。月細風尖垂柳渡。夢魂長在分襟處[3]。

作品注釋

[1]陽春:古楚國名曲。
蝶戀花·碧玉高樓臨水住
蝶戀花·碧玉高樓臨水住
[2]魚中素:代指書信。
[3]分襟:分離。

作品鑑賞

此詞代一男子立言,描寫他對一女子的思念之情。來也匆匆,去也匆匆,他和那位女子的相會是偶然的,短暫的。前三句描寫相逢時的情景。以“碧玉”作她的代稱,念有深切的愛憐之意,而字面的美妙更與“紅杏”相映襯,構成了艷麗而溫馨的一個相遇的環境。“陽春”既是曲名,亦借其字面而點時令。好時光總是短暫的,轉眼之間,春光已暮,於是曉鶯之聲斷絕,朝雲飄蕩而去。分別之後,再也沒得到女子的訊息。樓前流水是通向遠方的,可是流波過盡也沒有見到游魚帶來的書信。思念之情一直割捨不掉。詞的最後,用“月細風尖”四字勾畫出了一幅冷峭的環境背景,它與相逢時的紅杏陽春恰成鮮明對照,這垂柳渡邊的“分襟”之處,給主人公留下了無盡的追懷與思念。

作者簡介

晏幾道(1038年—1110年),北宋著名詞人,字叔原,號小山,漢族,撫州臨川文港沙河(今屬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人,晏殊第七子。歷任潁昌府許田鎮監、乾寧軍通判、開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由於晏殊愛好文學,平日又多喜宴賓客,文士們常在他家來往唱酬,充滿了詩的氣氛,故晏幾道從小深受濡染,很早就從事詩歌創作,與其父晏殊合稱“二晏”,詞風似父而造詣過之。詞風受《花間》、南唐影響,工於言情,淒婉清新,秀麗精工,哀怨自然處頗近李煜。其小令語言清麗,感情深摯,尤負盛名。表達情感直率,多寫愛情生活,是婉約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詞》留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