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演職員,電影視頻,電影圖片,電影評論,劇情簡介,演職員表,演員表,職員表,角色介紹,音樂原聲,幕後花絮,獲獎記錄,幕後製作,發行信息,上映信息,票房信息,影片評價,
劇情簡介
伊萬(艾什頓·庫奇飾)這個有著不幸童年的大學生感覺有點迷失,在小時候經歷了一系列糟糕的事情,損壞了他原本完美的人生。可怕的是,這些事情就像消失進了黑洞一樣,伊萬怎么也想不起來。
在童年可怕記憶的折磨下,伊萬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醫生鼓勵他用旅行來放鬆自己,此外,每天把發生的事情一件件詳細記下來。如今,在旅行和寫日記的幫助下,進入大學的伊萬突然意識到,記錄自己每天所做事情的筆記本,可以幫助自己找回孩童時候的記憶。
很快伊萬通過記事本找回了記憶,這些記憶讓他察覺到了自己的過錯,並因此失去了幾個好朋友。尤其是凱蕾,他童年時候暗戀的女孩。在童年記憶慢慢恢復下,伊萬慢慢地想起了小時候的許多事情,這時他才驚訝地發現,自己當年做錯了那么多的事。
找回了記憶的伊萬並沒感到快樂,相反內疚代替了黑洞開始折磨他,令他痛苦極了。在痛苦的邊緣,伊萬希望能夠徹底擺脫童年的陰影,於是他幻想著用自己意識,潛入童年的身體,去重新挽回那些做錯的事,並且珍惜與童年好友的友誼,好好地去愛每一個人。顯然伊萬希望能改變自己的過去。
但是伊萬在過去改變的每一件事,當他回到現在時都發現它們帶來了意想不到的結果,而且損害更加嚴重,事情變得越來越糟糕。為了彌補錯誤,伊萬又再次返回過去試圖消除痕跡,但事與願違,他的所作所為只能再次導致現實世界的漸趨崩潰。於是反反覆覆,他奔波於日益混亂的過去與現實之間,直到不可挽回的結局。伊萬試圖改變過去,希望能與他暗戀的凱蕾一起幸福生活的夢想,也成為了泡影。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職員表
演職員表參考來源
角色演員介紹
角色演員介紹參考來源
音樂原聲
曲目 | 專輯資料 | |
---|---|---|
The Butterfly Effect Main Theme | Evan's Plan/Even & Mom | |
Mom and Evan/Evan's Drawing | Going to See Dad | |
In the Basement/Knife Blackout | Jason's Funeral | |
Lenny's Explosice Flash/Hypnosis | Burnt Crockett | |
Tommy's Right Hook/We're Moving | The Mailbox | |
Drive to See Lenny/Inside Lenny's Room | The Diner | |
Even Kills Tommy | Prison Escape | |
Kayleigh's Funeral | Evan's Warning | |
Even & Kayleigh/Kayleigh Loves Lenny | Stigmata Flashback | |
Everyone's Fixed Memories /The Butterfly Effect Reprise | Sorority Strut | |
Lockdown Lenny/Send You a Postcard | Evan's Escape | 作曲者:Michael Suby |
Blowing Up Kayleigh | Prison | 發行日期:2004年01月20日 |
幕後花絮
- 為了準備角色,艾什頓·庫奇廣泛地研究了心理學、精神病學和混沌理論。
- 埃文的日記本封面和《七宗罪》中約翰的一樣,兩部影片都是新線公司出品的。
- 幾個主角小時候去電影院看《七宗罪》,同時還在上映《阿呆與阿瓜》,這部電影也是新線出品。
獲獎記錄
獲獎記錄參考資料
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對於編劇出身的埃里克·布雷斯和J·麥凱伊·格魯伯來說(驚悚片《絕命終結站》及其續集就是他們的劇本),《蝴蝶效應》是他們獨立執導的第一部電影,這部電影構思時間長達7年,終於在2002年開始在溫哥華的大街小巷拍攝而成。
為了更加真實可信地展現埃文的時間旅行所造成的現實轉變,同時也為了讓這部頭緒眾多的影片看起來更加清晰明了,兩位導演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們改寫和完善劇本的時間長達6年,以至於真正開拍之後,不管多么複雜,次序安排都已經清楚地銘記在心。
拍攝手法
在技術處理的方面,為了能夠將各部分劃分更加清晰明白,導演在影片各個不同的虛擬現實部分使用了不同的色調。並為此特別邀請了著名攝影師馬修·拉內蒂掌鏡。劇組嘗試了柯達所能提供的各種膠片來展現現實世界的不同變化,採取了包括經典黑白片,以黑色電影和藍調彩色在內的多種色彩感覺的表現形式。
發行信息
上映信息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
中國香港 Hong Kong | 2004年3月18日 | 日本 Japan | 2005年5月14日 |
中國台灣 Taiwan | 2004年4月2日 | 法國 France | 2004年3月10日 |
巴西 Brazil | 2004年7月23日 | 俄羅斯 Russia | 2004年2月5日 |
澳大利亞 Australia | 2004年3月11日 | 德國 Germany | 2004年8月26日 |
英國 UK | 2004年4月16日 | 義大利 Italy | 2004年2月27日 |
票房信息
影片上映首日時便在全美的2605家影院放映,首日的票房收入為1706萬美元,最終影片的累計票房為5793萬美元。
影片評價
主題立意
《蝴蝶效應》是一部關於穿梭時空的電影,與其它同類型的校園青春主人公為背景的時空旅行電影不同,影片反其道行之,通過蝴蝶效應(南美洲的蝴蝶震翅可以引發北美洲的一場暴雨)這一混沌理論,講述了回到過去改變命運並非如《回到未來》之類的影片那么輕鬆愉快,反而因為機緣巧合的轉變,而常常造成物是人非的人間悲劇。(網易娛樂評)
評論音軌
兩位導演的評論音軌充滿了拍攝處女作導演才有的熱情,內容相當翔實,沒有任何字幕,當時只有新線有膽投資此片。影片的前十分鐘沒有一個移動鏡頭,保持一種風格,如同《記憶碎片》這種風格化的電影一樣。而主角發病時心理醫生辦公室的燈光突然閃動了幾下,是當時的真實效果,其它內容也都很有意思。(網易娛樂評)
影片意義
這部電影有著最精妙的一個構思。而這個構思最精妙的構想是:提供了一次又一次的反悔的機會,提供了生命的多種可能性,一個回到過去改變命運的夢。基於一個完美主義者的瘋狂,主人公伊萬在他記憶模糊的那些集結點上建起他應有的記憶。而這些記憶建起了之後,他之後的記憶將因為蝴蝶效應而全部被改寫,於是他的人生也就跟著不停被改寫。沒有人的人生是完全美好而無缺憾的,所以當認同了現有的缺憾之後,世界才會變得更美好而不至於不停地祈盼更美好更虛妄的一切。(涼山新聞網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