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刺桐

蝙蝠刺桐

蝙蝠刺桐(學名:Erythrina vespertilio Benth.)是豆科、刺桐屬喬木。高6-10米,樹幹和樹枝上有刺。葉具雙小葉或3小葉,長10-15厘米,小葉寬楔形或3裂,類似蝙蝠張開的翅膀。小葉長7-12厘米,寬5-12厘米,末端小葉(如有)通常比其他小葉長而窄。花猩紅色到橙紅色,長3-4厘米,在5-25厘米長的總狀花序上,頂生,花萼佛焰苞狀。莢果具果頸,多為線狀長圓形、鐮刀形,在種子間收縮或成波狀。分布於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北部地區、昆士蘭州、南澳大利亞州和西澳大利亞州。在中國福建廈門、泉州有零星種植。蝙蝠刺桐廣泛分布於海拔800米的亞熱帶及熱帶開闊森林的乾旱或潮濕地帶。

蝙蝠刺桐能固定大氣中的氮,其營養豐富的葉子,形成了肥沃的土壤覆蓋層。蝙蝠刺桐常被用作邊界和防牲畜的籬笆。種子的顏色從紅色到淺棕色和橙色不等,被用來做項鍊和身體飾物。淺色的木材重量輕,柔軟,不結實,不耐用,用來做盾牌。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生長習性,繁殖方法,播種繁殖,扦插繁殖,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蝙蝠刺桐是一種樹冠小而零散的喬木,高6-10米,樹幹和樹枝上有刺。樹皮呈乳灰色,有深深的皺紋。木質較軟;葉具雙小葉或3小葉,長10-15厘米,小葉寬楔形或3裂,類似蝙蝠張開的翅膀。小葉長7-12厘米,寬5-12厘米,末端小葉(如有)通常比其他小葉長而窄。旱季落葉。
花猩紅色到橙紅色,長3-4厘米,在5-25厘米長的總狀花序,頂生,花萼佛焰苞狀。花葯一式;子房具柄,有胚珠多數,花柱內彎,無髯毛,柱頭小,頂生。莢果具果頸,多為線狀長圓形、鐮刀形,長6-12厘米、寬1.5-1.8厘米,在種子間收縮或成波狀,2瓣裂或蓇葖狀而沿腹縫線開裂,極少不開裂;種子卵球形,種子呈橙色至深黃色,豆狀,長約1.2厘米;種臍側生,長橢圓形,無種阜。

生長環境

綜述:蝙蝠刺桐廣泛分布於海拔800米的亞熱帶及熱帶開闊森林的乾旱或潮濕地帶。在新南威爾斯州,蝙蝠刺桐生長在乾燥雨林的邊緣地帶。在西澳大利亞州,蝙蝠刺桐沿河流和小溪地帶生長。
土壤:蝙蝠刺桐不擇土壤,沙子、粘土、玄武岩或石灰石上的壤土都能生長。只要它們排水良好,在中等肥沃的條件下生長最好。蝙蝠刺桐能容忍土壤中適量的鹽,喜歡土壤pH在5.5-7之間,耐受性為4.5-8。
溫度:在日間氣溫在20-35°C範圍內的地區生長最好,但極限可以忍受10-45°C。成熟植株在-5℃或更低的溫度下會被殺死,在-1℃時,會產生凍害。
雨量:分布區年平均降雨量在500-1300毫米之間,但耐受性為150-1700毫米。
光照:蝙蝠刺桐喜陽光充足的環境。

分布範圍

蝙蝠刺桐分布於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北部地區、昆士蘭州南澳大利亞州西澳大利亞州。在中國福建廈門、泉州有零星種植。

生長習性

蝙蝠刺桐生長較快,3-4年生植株即可開花。蝙蝠刺桐與某些土壤細菌有共生關係,這些細菌在根部形成根瘤,並固定大氣中的氮。其中一些氮被蝙蝠刺桐所用。花期為8-9月。

繁殖方法

蝙蝠刺桐的繁殖可以使用播種或扦插。

播種繁殖

播種最好用新鮮的種子,以及在成熟後3-6個月內收穫的種子,可以在不經過任何特殊處理的情況下播種。發芽率一般較高,通常為100%。6個月以上的種子可能需要12-18個月的時間才能發芽,因為它們的硬質種皮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得更加堅硬。將它們浸泡在熱水中,或擦傷它們的種皮,可以大大減少發芽時間。這些種子可以放到剛剛降到沸點以下的水中,再留在水中至少1小時進行冷卻,但在種子成熟3年或更長時間後,可以浸種最多12小時,然後按照通常的方式播種。播種的土壤需排水良好,輕度鬆土可能有助於發芽。粗生,發芽後強壯且生長快。

扦插繁殖

蝙蝠刺桐一般很容易從插條中生長,甚至相當大的枝條也能很好地生長。即使是放置在空地上的大岩屑,只要保持濕潤,但不要太濕,也會有很好的效果。

主要價值

生態:蝙蝠刺桐能固定大氣中的氮,其營養豐富的葉子,形成了肥沃的土壤覆蓋層。蝙蝠刺桐通常有開放的樹冠,但不過分限制光,並且有刺,可以提供不可逾越的障礙,以防止不受歡迎的入侵。因此,蝙蝠刺桐常被用作邊界和防牲畜的籬笆。
經濟:種子的顏色從紅色到淺棕色和橙色不等,被用來做項鍊和身體飾物。淺色的木材重量輕,柔軟,不結實,不耐用,用來做盾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