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蜣螂蟲
- 別稱:金京圖魯,巴森-浩如海,浩日皋勒吉-朝赫,班布-浩如海
- 界:動物界
- 蒙藥名:朝赫-浩如海
- 性味:味鹹,性寒;有毒。
- 功效:殺黏,平痧。
- 主治:破癥結,通二便,定驚癇
- 其他治癒:拔毒生肌,散腫止血
- 用法用量:研末,1.5~3g;或入丸、散。
- 服用方式:內服
- 藥品分類:動物藥
- 藥品出處:無誤蒙藥鑒、蒙藥學、動物圖鑑
蜣螂的特性,自然分布,蜣螂在畜牧生產中的套用,降低畜牧業污染,作為綠色食物添加劑,化學成分,臨床套用,1 前列腺疾病,2 腫瘤,3 非特異性炎症,
蜣螂的特性
蜣螂, 俗稱屎姑螂 (屎克螂、屎殼郎) , 屬鞘翅目, 金龜總科的糞食性類群中最大的1科-金龜科, 全球已記載有15 000餘種。
自然分布
蜣螂分布十分廣泛,除海洋和南極洲以外的廣大地區均有分布。最著名的蜣螂生活在埃及,有1~2.5 cm長。世界上最大的蜣螂是10cm長的巨蜣螂。蜣螂在我國各省區均有分布,尤以江蘇、浙江、雲南等地為多。主產於江蘇、浙江、湖北、福建、廣東以及廣西等地區。一般自產自銷。蜣螂多棲息於草原和田墾邊牛、馬等家畜的糞堆下,掘土成穴而居。雌蟲產卵以後,雌雄蜣螂共推糞土將蟲卵包裹成丸。
蜣螂在畜牧生產中的套用
降低畜牧業污染
蜣螂對糞便中所含物質的快速降解能起到關鍵性作用。對哺乳動物糞便的分解能力很強, 素有“清道夫”的美稱。同時蜣螂在土壤中掘洞, 也疏鬆了土壤。劉新民 (2006) 分析了在試驗條件和自然狀況下馬 (牛) 糞的水分丟失和化學成分變化的特點以及與蜣螂的關係。選用蜣螂的成蟲, 在實驗室內以新鮮馬糞 (採集於內蒙古中部希拉穆仁草原) 飼養, 以固定和改變飼養蟲數2種方法測定它對馬糞失水和化學成分變化的影響, 結果表明, 試驗條件下, 無蜣螂作用時, 馬糞的自然失水隨時間成線性變化;在蜣螂的作用下, 失水減慢。試驗條件下, 經蜣螂作用的馬糞水浸液中的有機質含量有減少的趨勢, 灰分含量未減少, 即蜣螂主要取食馬糞中的有機質。
作為綠色食物添加劑
殼聚糖 (chitosan) 又稱幾丁聚糖、可溶性甲殼素, 是甲殼素 (chitin) 脫乙醯基後的產物。甲殼素廣泛存在於低等生物中, 特別是節肢動物, 而蜣螂體中甲殼素含量高出目前甲殼素生產常規原料蝦蟹殼數倍, 且從其體中提取的甲殼素與殼聚糖的品質在殘留灰分、粘度和色澤等方面優於蝦蟹殼。
化學成分
蜣螂的化學成分較複雜, 目前已知的化學成分包括胺基酸、微量元素、多肽、甲殼素及殼聚糖複合物等, 且有毒, 毒性大小與其提取方法有關。
蜣螂體組織含有豐富的脂肪酸和胺基酸。研究表明, 蜣螂體組織中油酸和亞油酸等不飽合脂肪酸含量高達50%以上, 並含有較少見的奇數碳脂肪酸。蜣螂油脂中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遠高於飽和脂肪酸, 油酸含量高達37.39%, 亞油酸高達13.54%。蜣螂中游離胺基酸的含量為2.07%, 總胺基酸為40.58%, 其中8種必需胺基酸的含量占總胺基酸含量的35.87%, 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的含量較高, 共占總胺基酸含量的29.55%。
臨床套用
蜣螂的臨床套用廣泛, 可用於治療多種疾病, 目前關於蜣螂臨床套用的研究多集中在前列腺疾病、腫瘤及炎症等方面。
1 前列腺疾病
1 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常見病、多發病, 以尿頻、尿急、尿失禁、夜尿多、排尿困難等為主要臨床表現。蜣螂可有效改善前列腺增生患者的臨床症狀。採用丙酸睪酮致小鼠前列腺增生及去甲腎上腺素誘發兔離體膀胱三角肌收縮, 觀察蜣螂的抗前列腺增生作用, 結果表明:蜣螂具有α1受體阻滯劑樣作用, 能抑制去甲腎上腺素誘發的膀胱三角肌的收縮, 其有效部位主要為蜣螂的三氯甲烷提取物、95%乙醇提取物、85%乙醇提取物, 其中85%乙醇提取物可有效抑制小鼠前列腺增生。
2 前列腺炎
蜣螂能減輕大鼠前列腺質量, 改善腺腔內的炎性細胞浸潤程度和纖維母細胞增生程度, 其抗前列腺炎的有效部位為水溶性部位和油脂部位, 但對蜣螂抗前列腺炎有效部位的具體化學成分及作用機制尚不明確, 有待進一步研究。
2 腫瘤
近年來, 腫瘤的發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 如何預防和治療腫瘤成為大家關注的熱點和難點。蜣螂在腫瘤的治療上有一定功效,採用GC-MS聯用儀從蜣螂油脂中提取了多種化學成分, 其中油酸和亞油酸等不飽和脂肪酸約占50%, 還有少量的奇數碳脂肪酸, 如十五烷酸、十七烷酸、十五烯酸等, 並認為蜣螂的抗腫瘤作用可能與其含有的奇數碳脂肪酸有關。
3 非特異性炎症
蜣螂的乙醇提取物可抑制非特異性炎症, 其抗炎作用可能與其能抑制環氧酶產物PGE2的生成和對促炎細胞因子TNF-α分泌的作用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