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窩草,中藥名。為唇形科植物縐面草Leucas zeylanica(L.)R.Br.及蜂巢草Leucas aspera (Will) Link的全草。具有解毒,止咳,明目,通經之功效。用於感冒,頭痛,哮喘,百日咳,咽喉腫痛,牙痛,消化不良,月經不調,經閉,夜盲,蜂窩瘡。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蜂窩草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管狀花目
- 科:唇形科
- 屬:繡球防風屬
- 種:縐面草、蜂巢草
- 分布區域:廣東、廣西及雲南
- 採集時間:夏、秋季採收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藥材鑑別,藥理作用,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辛、苦,平。
歸經
歸肺、肝、脾經。
功效
解毒,止咳,明目,通經。
主治
用於感冒,頭痛,哮喘,百日咳,咽喉腫痛,牙痛,消化不良,月經不調,經閉,夜盲,蜂窩瘡。
相關配伍
1、治急性支氣管炎:蜂窩草、車前草、刺桐皮各12g,華千金藤9g,紅糖適量。水煎2次,濃縮成30ml,3次分服。
2、治百日咳:蜂窩草12g,野甘草(冰糖草)9g,百部、天冬各15g,鵝不食草6g。水煎加糖適量,分2-3次服。(1-2方出自《全國中草藥彙編》)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
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收,曬乾。
形態特徵
1、縐面草又名:頂序繡球防風,錫蘭繡球防風,打毒金,半夜花。一年生草本,莖直立,高40-80cm。全株被絨毛,莖四棱形,具溝槽。葉對生;葉柄長約0.5cm,密被剛毛;葉片卵狀披針形,長3.5-5cm,寬0.5-1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而狹長,邊緣疏生圓齒狀鋸齒,側脈3-4對,上面微凹,下面稍突出。輪生花序生於葉腋內,小圓球狀,花白色;花萼管狀鐘形;花冠管藏於萼內,冠檐二唇形,上唇直伸,下唇較上唇長一倍,下唇呈3裂,中裂片橢圓形;雄蕊4,花絲絲狀,具鬚毛,花葯卵圓形,2室;花落後留下很多殘存的花萼,形如蜂窩。小堅果橢圓狀近三棱形,粟褐色,有光澤。花、果期一年四季。
2、蜂巢草,一年生草本,高20-40cm。莖直立,呈四棱形,具溝槽,有剛毛,常有分枝。葉線形或長圓狀線形,葉緣生有粗圓齒,兩面有糙毛,側脈約3對;葉柄極短或無柄,密被剛毛。輪傘花序生於枝頂,圓球狀,多花密集,密被剛毛;花萼管狀,萼口偏斜;花冠白色,略長於萼筒,冠檐二唇形,上唇直伸,盔狀,下唇呈3裂狀,中裂片長而大;雄蕊4,花絲扁平,花葯卵圓形,2室叉開。小堅果長圓狀三棱形,褐色,光滑。花、果期一年四季。
生長環境
1、生於砂、壤質的濱海地、田邊、路旁及向陽坡地或雜草叢中。分布廣東、廣西及雲南等地。
2、生於田邊、曠野等潮濕之處或砂質壤土雜草叢中。分布於廣東、廣西及雲南等地。
藥材鑑別
莖呈方柱形,多分枝,長30-78cm,表面具縱槽,有毛。葉對生,多皺縮,完整者展平後呈窄卵形或卵狀披針形,兩面褐毛。輪傘花序;花萼筒狀鐘形。小堅果橢圓狀三棱形。氣微,味淡。
藥理作用
蜂窩草氯仿和乙醚提取物對石膏狀小孢子菌和石膏狀髮癬菌有抗真菌作用,最小抑菌濃度為5mg/ml,蜂窩草既有抑菌作用又有殺菌作用。
相關論述
1、《海南島常用中草藥手冊》:“治咽喉炎,蜂窩瘡。”
2、《全國中草藥彙編》:“疏風散寒,化痰止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