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嘴魚龍

蛇嘴魚龍(學名:Leptonectes)是種已滅絕魚龍目,生存於三疊紀晚期(瑞提階)到侏羅紀早期(普林斯巴赫階),化石發現於比利時、英格蘭、德國。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蛇嘴魚龍
  • 拉丁學名:Leptonectes
  • :動物界
  • :蛇嘴魚龍
演化過程,發現過程,外形特徵,種屬分類,科學分類,

演化過程

蛇嘴魚龍科(學名:Leptopterygiidae)體型中至小型,大部分具有類似劍魚的長口鼻部。長口鼻部可能作為武器使用,或是穿越大量的魚群。
蛇嘴魚龍
魚龍目的一科。魚龍是一種外形類似魚類和海豚的大型海生爬行動物。它們生活在生存於三疊紀晚期(瑞提階)到侏羅紀早期(普林斯巴赫階),最早出現於約2.45億年前,比恐龍稍微早一點(2.3億年前),約9000萬年前消失,比恐龍滅絕早約2500萬年。在三疊紀中期,一群陸棲爬行動物逐漸回到海洋中生活,演化為魚龍類,這個過程類似今天的海豚和鯨魚的演化過程,但魚龍類的直系祖先至今還未能確定。在侏羅紀它們分布尤其廣泛、繁盛,在白堊紀它們被蛇頸龍類取代,蛇頸龍目是白堊紀時期的海生頂級掠食動物。
中文學名:
蛇嘴魚龍科
拉丁學名:
Leptopterygiidae
界:
動物界
門:
綱:
蜥形綱 Sauropsida
目:
魚龍目 Ichthyosauria
科:
蛇嘴魚龍科 Leptopterygiidae
化石時期:
三疊紀晚期到侏羅紀早期

發現過程

已知魚龍類最早的描述,是1699年在威爾斯發現的化石殘片。 在1708年,發表過兩次最早的魚龍類脊椎化石,當時被懷疑為大洪水的遺蹟。在1811年,瑪麗·安寧(Mary Anning)在今天被稱為侏羅紀海岸的萊姆里吉斯,發現了第一具完整的魚龍類化石。此後她相繼發現了三個不同的種。
蛇嘴魚龍蛇嘴魚龍
在1905年,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爬行動物挖掘團隊內華達州發現了25具化石,內華達州在三疊紀是淺海。一些這些化石今天陳列在加利福尼亞大學的考古博物館中。其它化石今天依然埋在石床中,在奈伊縣的州立柏林魚龍公園裡參觀這些化石。在1977年,內華達州將三疊紀的魚龍類秀尼魚龍(Shonisaurus)定為州化石。內華達州是唯一發現完整的、17米長的沙尼魚龍化石的州。在1992年,任職於皇家安大略博物館的加拿大魚龍類學家伊莉莎白·尼科爾斯(Elizabeth Nicholls),發現了至今為止最大的魚龍類化石,長23米。

外形特徵

體型中至小型,身長多在2至4米之間,大部分具有類似劍魚的長口鼻部。長口鼻部可能作為武器使用,或是穿越大量的魚群。魚龍類有鰭狀的四肢,它們可能被用來起穩定以及控制轉向的作用,而不是用來加速;加速可能主要來自於鯊魚似的尾鰭。其尾鰭分兩葉,其中下葉有尾椎的支持
蛇嘴魚龍蛇嘴魚龍

種屬分類

蛇嘴魚龍 Leptonectes 真鼻龍 Eurhinosaurus 劍魚魚龍 Excalibosaurus
蛇嘴魚龍種屬分類蛇嘴魚龍種屬分類

科學分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綱:
蜥形綱 Sauropsida
目:
魚龍目 Ichthyosauria
科:
蛇嘴魚龍科 Leptopterygiidae
屬:
蛇嘴魚龍屬Leptonectes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