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筋草(Aletris spicata (Thunb.) Franch.)是沼金花科肺筋草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具多數鬚根,白色根毛局部膨大;紙質條形葉簇生;花葶有棱,中下部有苞片狀葉,總狀花序疏生多花,苞片窄條形,花被黃綠色,上端粉紅色,外面有柔毛,裂片條狀披針形,雄蕊著生於花被裂片的基部,花葯橢圓形,子房卵形;蒴果倒卵形或矩圓狀倒卵形;花期4~5月;果期6~7月。本品始載於《救荒本草》。
肺筋草產於中國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台灣、廣東、廣西等地區,日本也有分布。其適應性較強,耐旱,耐瘠,常野生於高山和平壩向陽的路邊草叢中,喜疏鬆、排水良好的黃泥夾沙土壤。肺筋草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屬於無危(LC)。其繁殖方式一般為種子繁殖。
肺筋草味甘,性平,據《全國中草藥彙編》記載,其有潤肺止咳、養心安神、消積驅蛔的功效,可用於治療支氣管炎、百日咳、神經功能症、小兒疳積、蛔蟲病、腮腺炎等症狀。還可用於地栽、盆栽及林下觀賞。肺筋草可與雞蛋一同烹煮,以供食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肺筋草
- 拉丁學名:Aletris spicata (Thunb.) Franch.
- 別名:粉條兒菜、金線吊白米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木蘭綱
- 目:薯蕷目
- 科:沼金花科
- 屬:肺筋草屬
- 種:肺筋草
植物學史,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主要價值,醫用價值,觀賞價值,食用價值,保護現狀,
植物學史
肺筋草最早見於明朝《救荒本草》:“生田野中。其葉初生,就地叢生,長則四散紛垂,葉似萱草葉而瘦細微短,葉間攛葶開淡黃花,葉甜。采葉堞熟,淘洗淨,油鹽調食”。《野菜博錄》文圖出自《救荒本草》,只是圖比《救荒本草》圖更為細緻。清吳其濬的《圖考》也引用《救荒本草》原文字,但圖與《救荒本草》有出入。初步確定《救荒本草》中的“肺筋草”為華北鴉蔥。
形態特徵
肺筋草植株具多數鬚根,根毛局部膨大;膨大部分長3~6毫米,徑0.5~0.7毫米,白色。
株:植株具多數鬚根,根毛局部膨大。
葉:葉簇生,線形,長1~2.5厘米,寬3~4毫米,紙質。
花:花葶高達70厘米,有棱,密生柔毛,中下部有幾枚苞片狀葉,長1.5~6.5厘米;花序長達30厘米,疏生多花;苞片2,窄線形,生於花梗基部,長5~8毫米,花梗極短,有毛;花被黃綠色,上部粉紅色,外面有柔毛,長6~7毫米,分裂部分占1/3~1/2,裂片線狀披針形,長3~3.5毫米,寬0.8~1.2毫米;雄盪著生花被裂片基部,花絲短,花葯橢圓形;子房卵圓形,花柱長1.5毫米。
果:蒴果倒卵圓形或長圓狀倒卵圓形,有稜角,長3~4毫米,密生柔毛。
生長環境
肺筋草適應性較強,耐旱,耐瘠,常野生於高山和平壩向陽的路邊草叢中,喜疏鬆、排水良好的黃泥夾沙土壤。
分布範圍
肺筋草產於中國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台灣、廣東、廣西等地區,日本也有分布。
繁殖方式
肺筋草繁殖方式一般為種子繁殖。
主要價值
醫用價值
肺筋草味甘,性平,據《全國中草藥彙編》記載,其有潤肺止咳、養心安神、消積驅蛔的功效,可用於治療支氣管炎、百日咳、神經功能症、小兒疳積、蛔蟲病、腮腺炎等症狀。
觀賞價值
肺筋草可用於地栽、盆栽及林下觀賞。
食用價值
肺筋草可與雞蛋一同烹煮,以供食用。
保護現狀
肺筋草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屬於無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