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哭族,也叫“周末號哭族”,是周末一個人呆在家裡,拉上窗簾,放一張催人淚下的CD,找一本令人傷感的文藝作品,借著悲慘的故事情節號啕大哭。“腦機能研究所”做過的一項研究,科研人員讓接受測試者觀看悲劇電影,以此來測定焦慮的程度。結果表明,當眼淚流下來時,焦慮便得以消除,而故意忍住眼淚,則焦慮會變得更加深重。顯然,哭泣能夠緩解緊張、焦慮的情緒,有益於身體健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號哭族
- 別稱:“周末號哭族”
- 口號:“倡導綠色、環保、無公害的發泄
- 起源:最早從日本興起
號哭族-簡介,號哭族興起,號哭族被質疑,號哭族概念,號哭族-心理宣洩,號哭族-南京哭吧,號哭族-提示,
號哭族-簡介
精神在經濟危機的泥沼中煎熬,肉體在倒春寒的風雨中飄搖。在被稱作“白骨精”的那個群體當中,“我抑鬱了”已經從一句笑話變作事實,“減壓”已經從一種時尚淪為必需……哭,是人類最本能的自我防護,也是最有效的精神勝利法。幾年前,“周末號哭族”初現京城,在外界一片“丫有病吧”的評語中,很快銷聲匿跡;幾年後的今天,“號哭族”應運重生,大旗所至一呼百應,他們的口號是“倡導綠色、環保、無公害的發泄”,以及“哭哭更健康”。
“
號哭族興起
"號哭族"最早從日本興起,研究顯示,哭泣能夠緩解緊張、焦慮的情緒,隨著現代人生活壓力增大,很多白領特別是職業女性主動選擇了加入“號哭族”,他們借大哭一場來釋放心中的壓力……這是網上關於“號哭族”的一段簡單定義。
號哭族被質疑
不得不說,“號哭族”在幾年前的初次亮相確顯得有些尷尬,記者搜尋發現,當時與之相關的新聞多舉這樣的事例:某女白領夜夜悲慟,四鄰受驚,上門一探究竟,被告知“我正在自我減壓呢”;某精英人士素以幹練成熟形象示人,卻每每在閒時隱入郊區某處,行蹤舉止甚密,終有一日被人撞見他梨花帶雨悲傷莫名的哭相,隨之引出“再堅強的人也有脆弱一面”這個千古命題……總之,彼時的“號哭族”,雖有心理學、醫學等諸多理論證明“流淚有益”,可他們仍然哭得低調,哭得保守,哭得含蓄,族人們的種種“哭行”傳諸於外則顯得神秘甚至詭異,一時間形象盡毀,備受質疑。
號哭族概念
“號哭族”的旗號暫別江湖,可以哭減壓的秘笈仍在代代相傳,當股市的乍漲還跌,天氣的乍暖還寒讓越來越多的人發現,到網上罵幾句粗口,找朋友灌幾口老酒這些屢試不爽的法子已不足以宣洩心中鬱悶,他們開始想起那個匿跡許久的古老門派——幾年的韜光養晦讓“號哭族”洗盡鉛華,沒有主題網站,沒有固定論壇,不需要發起人,不需要建群,所有這些被還原成一個簡單的概念:想哭你就哭吧。
號哭族-心理宣洩
正如網友“雲雨之後”在自己的博文理提到“號哭族”所說的那樣:同樣是心理宣洩,“號哭族”比網上那些“哭牆”、“許願樹”真實,它其實倡導的是一種生活方式,為你的內心打開了一扇門。而有別於時下層出不窮的“××族”,“號哭族”的群體特徵並不明顯,畢竟,再如何光明正大,“哭”也是一件與隱私有關的事,而且心理學專家也曾經說過,一個人流淚最容易放得開,而越放得開,對心理問題的療效越好。
要想成為“號哭族”也並非那么容易,“欲哭無淚”可是現代人經常遇到的事。在網上可以看到,“號哭族”們聚到一起時,會互相推薦一本催人淚下的書,一部讓人心酸的電影,或者一首引人共鳴的歌。在百度有一個成立不久的哭吧,吧內置頂的幾個帖子中,“求讓人一看就哭的文章”、“讓人5分鐘落淚的視頻推薦”、“你知道幾首歌讓人一聽就流淚”的點擊率是最高的。
一位線上等待“催淚文章”的網友“sjkkk”表示,“我從小就很少哭,工作以後就更沒流過眼淚了,總覺得對男人來說那是懦弱的象徵。直到有一次在家裡看一部好萊塢的電影,主角是跟我一樣的小白領,情節是講他如何遭受命運的各種戲弄,最後又是如何有志者事竟成。本來是喜劇片,可我看到最後竟然淚流滿面,真的,我從中看到了自己很多影子,不知不覺就代入了。”說起那種流淚的感覺,“sjkkk”說,真的很奇妙,先是背脊一陣陣發涼,鼻子就開始發酸,“整個過程很短,也就幾秒鐘,幾滴眼淚而已,但我承認我迷上了那種哭完以後如釋重負的感覺。”
號哭族-南京哭吧
6年來“哭吧”的客流量一直維持在日均10人左右,“顧客的層次比較高,以白領、商人或者大學生為主,女性占8成以上。”羅俊說,有一個小伙子在他那裡哭足了兩個小時,“他是博士生畢業,進了一家事業單位工作,本以為可以大展拳腳出人頭地,卻發現機關里人員升遷並不完全看工作能力,他說自己在一次崗位競爭中輸給了一個大專文憑卻人脈熟絡的同事,心理非常不平衡,已經連續一個多禮拜沒有睡好覺了。”
小伙子哭了以後覺得好多了,臨走時表示過兩天還要過來。“像他這樣的客戶多了去了,來的人里百分之八九十是有事的。”當然,羅俊也遇到過沒啥特別遭遇的人,就是來體驗一把哭的感覺,找找流淚的記憶,“好幾個年輕人,有男有女,定期到我這裡哭一個小時,來了也不說話,一個人關在屋裡,幾分鐘就哭開了,然後樂呵呵地走人。”
號哭族-提示
越來越多的白領花錢買哭,這暴露了他們的脆弱和壓抑,“悲傷雖能一定程度緩解焦慮情緒,但正確給自己進行社會定位,努力協調各種社會關係,才是積極之舉。”
比如“哭泣小說”《東京塔》,愛情電影《在世界中心呼喚愛》都是炙手可熱的“催淚劑”,“哭泣能夠緩解緊張、焦慮的情緒,有益於身體健康。”
心理學家表示,“號哭族”從某種程度上體現了現代人尋求內心寧靜的單純渴望,是為劍拔弩張、斤斤計較的生活中尋找停歇喘息的機會。“悲傷確實能比較有效地緩解焦慮情緒,但這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只有正確給自己進行社會定位,努力協調各種社會關係,才是積極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