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慶則傳

《虞慶則傳》是唐代魏徵主編的一篇傳記,出自《隋書》。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虞慶則傳
  • 出處:《隋書》
  • 作者魏徵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傳記
作品原文,編者簡介,

作品原文

虞慶則傳
虞慶則,京兆櫟陽人也。本姓魚。其先仕於赫連氏,遂家靈武,代為北邊豪傑。父祥,周靈武太守。慶則幼雄毅,性倜儻,身長八尺,有膽氣,善鮮卑語,身被重鎧,帶兩鞬,左右馳射,本州豪俠皆敬憚之。初以弋獵為事,中便折節讀書,常慕傅介子、班仲升為人。仕周,釋褐中外府行參軍,稍遷外兵參軍事,襲爵沁源縣公。宣政元年,授儀同大將軍,除并州總管長史。二年,授開府。時稽胡數為反叛,越王盛、內史下大夫高熲討平之。將班師,熲與盛謀,須文武幹略者鎮遏之。表請慶則,於是即拜石州總管。甚有威惠,境內清肅,稽胡慕義而歸者八千餘戶。
開皇元年,進位大將軍,遷內史監、吏部尚書、京兆尹,封彭城郡公,營新都總監。二年冬,空厥入寇,慶則為元帥討之。部分失所,士卒多寒凍,墮指者千餘人。偏將達奚長儒率騎兵二千人別道邀賊,為虜所圍,甚急,慶則案營不救。由是長儒孤軍獨戰,死者十八九。上不之責也。尋遷尚書右僕射。
後突厥主攝圖將內附,請一重臣充使,於是上遣慶則詣突厥所。攝圖恃強,初欲亢禮,慶則責以往事,攝圖不服。其介長孫晟又說諭之,攝圖及弟葉護皆拜受詔,因即稱臣朝貢,請永為藩附。初,慶則出使,高祖敕之曰“我欲存立突厥,彼送公馬,但取五三匹”攝圖見慶則,贈馬千匹,又以女妻之。上以慶則勛高,皆無所問。授上柱國,封魯國公,食任城縣千戶。詔以彭城公回授第二子義。
高祖平陳之後,幸晉王第,置酒會群臣。高熲等奉觴上壽,上因曰“高熲平江南,虞慶則降突厥,可謂茂功矣”楊素曰“皆由至尊威德所被”慶則曰“楊素前出兵武牢、硤石,若非至尊威德,亦無克理”遂與互相長短。御史欲彈之,上曰“今日計功為樂,宜不須劾”上觀群臣宴射,慶則進曰“臣蒙賚酒食,令盡樂,御史在側,恐醉而被彈”上賜御史酒,因遣之出。慶則奉觴上壽,極歡。上謂諸公曰“飲此酒,願我與諸公等子孫常如今日,世守富貴”九年,轉為右衛大將軍,尋改為右武候大將軍。
開皇十七年,嶺南人李賢據州反,高祖議欲討之。諸將二三請行,皆不許。高祖顧謂慶則曰“位居宰相,爵乃上公,國家有賊,遂無行意,何也”慶則拜謝恐懼,上乃遣焉。為桂州道行軍總管,以婦弟趙什柱為隨府長史。什柱先與慶則愛妾通,恐事彰,乃宣言曰“慶則不欲此行”遂聞於上。先是,朝臣出征,上皆宴別,禮賜遣之。及慶則南討辭上,上色不悅,慶則由是怏怏不得志。暨平賢,至潭州臨桂鎮,慶則觀眺山川形勢,曰“此誠險固,加以足糧,若守得其人,攻不可拔”遂使什柱馳詣京奏事,觀上顏色。什柱至京,因告慶則謀反。上案驗之,慶則於是伏誅。拜什柱為柱國。

編者簡介

魏徵(580—643)字玄成,邢州巨鹿(今河北巨鹿)人,後遷居相州內黃(今河南內黃)。唐代政治家。武德時為太子洗馬。貞觀時歷官諫議大夫、尚書右丞、秘書監、侍中,參預朝政。貞觀初朝臣論政,他主張“偃革興文,布德施惠,中國既安,四夷自服。”李世民接受他的主張,終至天下安定。後數被召見,訪問得失,征盡誠獻智,知無不言,其言論多載於《貞觀政要》。詔修周、隋、齊、梁、陳五代史事,各史有專人負責,令魏徵總加撰定,多所損益,務存簡正,時稱良史。以喪亂後,典籍紛雜,建議集學者校訂四部書,數年之間,秘府圖籍漸備;以《禮記》龐雜無序,建議重加改編,數年成《類禮》二十篇,錄置內府。又主編《群書治要》。所著今存有《魏鄭公諫錄》五卷、《魏鄭公文集》三卷、《魏鄭公詩集》一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