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長政治

處長政治,是指一些部門存在的專權霸道、擁塞政令的問題,實際上,並不專指處長這一級別的某些人,“處長”在這裡只是一個代名詞。二問題也遠不在處長的行政級別上,而是因為日常行政中存在過多的彈性和人為決策的空間。

名詞由來,原因,治理,

名詞由來

處長政治2015年9月21日的《人民日報》發表《“處長政治”豈止壞規矩》,文章稱,一段時間以來,個別單位所謂的“處長政治”,專權霸道、壅塞政令,成了改革發展路上的絆腳石,令人深思。在現實中,有些處長手裡攥著項目審批單,“處長不報告,司長不知道”、“要想從此過,留下買路財”。
處長政治處長政治
早在2015年4月15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嚴斥一些部委和地方檔案運轉流程拖沓,亟須進一步簡化流程。他就表示,“部長們參加的國務院常務會已經討論通過的一些政策,現在卻還‘卡’在那兒,讓幾個處長來‘把關’,這不在程式上完全顛倒了嗎?”當部分“處長”的不作為甚至引起總理震怒,這顯然是不能再熟視無睹的問題。

原因

處長政治一些頂層早已確定的決策,總是卡在少數處長那裡,而一個處長的工作作風,會讓有人感慨去機關辦事,處長們最難打交道。“處長”在這裡更像是一個代名詞。很簡單的推理在於,無論是政令的上傳下達,還是地方具體投資環境的形成,又或者是辦事者對部門行政作風的感受,其實與行政鏈條上的每個人都有關。在某些不作為和行政負效應的形成中,“處長”和“科長”甚至是“廳長”們,其實並無明顯的區別。
處長政治處長政治
所以,倘若以更大的視野來看“處長政治”,此處的“處長”指代的是那些處於行政鏈條之上、掌握具體辦事權力的官員。無論是公民、企業,還是下級部門辦事,都必須和他們直接打交道。換言之,這些官員或許行政級別並不高,但他們擁有著對有限資源的分配能力;在一些地方,他們甚至就是某個領域的具體管理者。如此情形之下,如果官員們習慣於擺架子,不能謙恭行政,辦事者們不僅會覺得相當麻煩,亦會順理成章地覺得與政府打交道阻礙重重。
說到底,所謂的“處長政治”,所謂少數處長們成為行政生活中的“中梗阻”,其實問題遠不在處長的行政級別上,而是因為日常行政中存在過多的彈性和人為決策的空間。不能說,過大的行政決策空間,就必然會產生腐敗。但一旦過大的權力與缺乏有效的約束並存,就必然會衍生出庸懶散、輕視與傲慢,對待辦事者的不良行政風氣。在某種程度上,它甚至還會衍生出消極怠工的傾向。正像《人民日報》評論所說的,“有好處,蜂擁而上;沒私利,乾脆遠遠躲個清閒”。

治理

應該還原這樣的治理邏輯:只有權力和權利實現某種動態平衡,官員的傲慢才不至於產生。正因如此,直面“處長政治”現象,最需做的是兩點:
一是約束官員,加強對行政作風的規制,一旦行政人員刻意為難辦事者,就應當對其採取相應處理方式;
另一個則在於,加速簡政放權,拿掉官員們手中過多的權力,令他們刁難辦事者的資本逐漸消失。唯有雙管齊下,“處長政治”的癥結才能得以破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