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舞”流行於舞街鋪鎮撒尼村寨。突出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點,在瀘西縣有較大的影響力;解放後,大部分村寨早已失傳,只有舞街鋪鎮林樹村保存較完整,年年進行表演活動。“虎舞”的表演,原先主要在正月十五“祭虎”和給死者送葬時舉行。後來發展為凡逢年過節均可跳此舞。解放前,一般表演地點是在“密枝”山上舉行。解放後,一般在鄉村廣場和居家院內或街道上舉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虎舞
- 外文名:The tiger dance
- 流行於:舞街鋪鎮撒尼村寨
- 特點:突出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點
“虎舞”流行於舞街鋪鎮撒尼村寨。突出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點,在瀘西縣有較大的影響力;解放後,大部分村寨早已失傳,只有舞街鋪鎮林樹村保存較完整,年年進行表演活動。“虎舞”的表演,原先主要在正月十五“祭虎”和給死者送葬時舉行。後來發展為凡逢年過節均可跳此舞。解放前,一般表演地點是在“密枝”山上舉行。解放後,一般在鄉村廣場和居家院內或街道上舉行。
“虎舞”流行於舞街鋪鎮撒尼村寨。突出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點,在瀘西縣有較大的影響力;解放後,大部分村寨早已失傳,只有舞街鋪鎮林樹村保存較完整,年年進行表演...
於菟舞。即虎舞。於菟,土族語,借自古代楚人對虎的稱謂。青海省同仁縣年都乎地區的土族民間祭祠舞蹈。每年農曆十一月二十日祭山神時舉行。...
益陽民俗之貓舞。貓虎形狀相似,故貓舞又稱“虎舞”,流行於桃江縣。...... 益陽民俗之貓舞。貓虎形狀相似,故貓舞又稱“虎舞”,流行於桃江縣。...
彝族民間傳統的“十二獸”舞又叫“母虎舞”,彝家人自稱“羅嫫捏姿”。它是千百年來一直流傳在烏蒙山廣大彝族地區的一項集祭祀、歌舞、娛樂為一體的民族民間傳統...
“於菟”是一古詞,早在《左傳·宣公四年》中記載:楚人謂乳谷,謂虎於菟。 《辭海》:“於菟,虎的別稱”。 《辭源》中解釋:今湖北省雲夢縣址古稱於菟。與這...
彝族老虎笙是彝族一種神奇的傳統舞蹈。彝族崇拜虎,以虎為圖騰,自古有是虎的民族、虎的後代的說法。每年農曆正月初八至正月十五,是雲南省楚雄州雙柏縣法脿鎮小麥地...
鹽垛斗虎是山東省的民間舞蹈。起源於黃河尾閭的東營區龍居鎮鹽垛村,是清朝光緒十三年村民張凌雲借用老虎的抓、撲等動作,編排的一整套斗虎舞蹈動作,已有100多年的...
來自於龍虎之拳,義大利的貴公子,但卻不喜歡錢而喜歡武,所以拜了琢磨為師,得了外號“最強之虎”,和“無敵之龍”齊名。在2000還成了隊里的主力,但在2001以後卻...
喬文斌,別名喬風,數虎聯合創始人,現任數虎藝術總監、董事。作為中國最早從事舞美視覺創意的資深導演,喬風擁有深厚的CG影片製作功底及豐富的舞台美術作品策劃、導演...
於菟節跳“虎舞” 裝扮完畢兩隻大“於菟”和6隻小“於菟”,開始先在廟前廣場上圍圈瘋狂地跳起“虎舞”,以示神虎之威風。“虎舞”的動作凝重而古拙、豪放而...
[民間社火獨腳舞](登封市)39 Ⅳ—24 踢棒槌(獲嘉縣)40 Ⅳ—25 小冀背樁(新鄉縣)41 Ⅳ—26 小宋佛高蹺(新鄉縣)42 Ⅳ—27 虎舞(溫縣)...
海口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家級7個(瓊劇、海南八音器樂、海南公仔戲、海南椰雕、海南齋戲、冼夫人信俗、海口天后祀奉)、省級9個(海南虎舞、海南麒麟舞、海南粉烹製...
孫耀威1994年的歌曲《愛的故事上集》 ,是一首日文的改編歌,原是1993年The 虎舞竜的主唱高橋恭司(George takahashi)的作品,據說背後還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原歌曾...